台湾房屋集团趋势中心执行长张旭岚表示,低总宅分为三大类,一种是「机能老套房」,交通便捷机能完整,不过地段单价高,因此多半坪数小、屋况老,例如中山区,低总宅平均总价861万元,平均坪数仅11.4坪,又以林森北路和新生北路二、三段周边的套房供给量最多。新北蛋黄区的板桥,因商业机能高与四铁共构等交通优势,不乏20坪以下的小宅或套房产品,即使部分小宅成交单价达7、8字头,高机能但低总价的特色,成为置产、首购族的首选。

-2025年H1双北低总宅交易热区
-2025年H1双北低总宅交易热区

另外一种为「重划区新屋」,想买新又买大的小资家庭,就只能往低单价区购屋,例如淡水区平均总价787万元、单价29.7万元,但是平均坪数高达29坪,交易集中在新市镇,具有「单价低、坪数大、屋龄新」的特色,总价千万左右的房价,成为预算有限但重视空间的家庭型首购族首选。

第三种是「蛋白区老宅」,蛋白区单价低,亦不乏30年以上公寓华厦产品,公设比低实用性高,例如北投区低总宅平均总价820万元、平均单价47.3万元,中和街就有不少老公寓交易,此外温泉路,不乏温泉宅、度假套房等中古低总价物件。

第一建经研究中心副理张菱育表示,限贷令下对于多屋族有诸多限制,对于首购族则友善许多,因此也是目前市场主力。虽然下半年房市走势仍待观察,但首购族对于低总价产品的刚性需求,将提供一定支撑力。

张菱育建议,首购族将「可贷八成、月可负担」作为评估基准,沿著捷运往末端站寻找,仍有不少区域生活机能完善,且具备中低总价产品的区域,如北投、淡水等地区,尽管距离市中心稍远,但因总价低、房贷负担压力小,反而更具吸引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超迷你基地推集合住宅 38坪也能盖地上11楼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