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府今举办「安居科技城 幸福真永远:交通改善施政成果记者会」,由代理市长邱臣远主持、交通处长倪茂荣及工务处长陈明铮向外界报告,新竹市议员张祖琰、李国璋也出席发表意见。 

邱臣远表示,高虹安市长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市府团队透过以大方向改善整体交通环境,跨局处推动「道安五环」,降低整体事故风险,114年1月至5月交通事故与113年同期相比,A1死亡人数减少30%,A2受伤人数减少4.9%,显示交通改善已逐步展现成效,上半年也达成交通部所订较112年减少15%交通死亡事故的目标。

邱臣远说,高虹安市长上任后,立即成立交通改善小组,已召开27次会议,并以务实态度与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专家学者共商竹市交通改善。在112年8月竹市全国首创智慧装卸货车格,引进智慧停车柱及科技执法,也扩大至竹市学校家长接送区,解决占用的问题及提高周转率,目前全市智慧停车柱累计建置1,381席,此外,也跨单位合作与税务局、警察局、新竹监理所及监理站成立「新竹市净牌群组」及「欠税拖吊群组」,经由开单系统侦侧到车牌黑名单即通报并查扣欠税大户、注销或伪造号牌车辆。

邱臣远指出,市府带头邀请桃园市、新竹县、苗栗县推动桃竹竹苗通勤定期,规划4种方案,最便宜「竹竹月票288元」,112年10月2日上路以来,累积购买人次超过50万人次,运量累积超过2,100万人次,整体公共运输运量成长41.8%,连动也让竹市YouBike使用人次从每月7万人次,成长至18万人次,目前全市累计共108站,今(114)年底前将再新增7站,让全市站点达到115站,且再增购100辆电辅车;此外,市府也与GoShare合作,引进500辆电动共享机车,提供市民多元交通运具选择。

邱臣远说,高虹安市长上任后积极推动大新竹轻轨,和新竹县、园区公会签署MOU,责成张治祥秘书长拜会轻轨红线经过的6个单位凝聚推动共识,也配合行政院桃竹苗大矽谷计划,加速推动大新竹轻轨计划;为培养轻轨红线运量,推动全市首条全线使用电动公车的先导公车路线,也是竹市首条直达园区的公车路线,串联新竹火车站、清大、阳明交大、科学园区、高铁新竹站及生医园区,和既有的182公车路线混合调度,民众等候时间从40分钟缩短为20分钟,目前先导公车载客运量持续上升,平均每车次超过20人次搭乘。

此外,竹市府率先全国首创在公有停车场设置电动公车充电桩,鼓励业者优先使用电动公车,为提供搭乘公共运输的民众更友善的服务,也汰换12辆低地板公车、启用78座智慧站牌、今年预计完成23座候车亭,同时稳定公车司机,协助公车司机加薪至1万元。

新竹市代理市长邱臣远。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代理市长邱臣远。新竹市政府提供

张祖琰议员表示,自高虹安市长上任以来,市府成立「交通改善小组」,每月召开会议,主动回应市民反映的问题;其次,与邻近城市携手合作,针对区域交通议题进行协调与整合,推动了一系列具体且有效的改革措施;在交通整体规划方面,市府也有显著成果,包括跨县市推动TPASS通勤月票规划、先导公车的试办等,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交通环境的优化与提升,展现市政革新的具体成果。

李国璋议员指出,市府团队针对东区通往园区的整体交通动线,透过有效的分流与管制措施,已有显著改善,而备受关注的慈云路空桥工程,也将在完工后大幅提升新竹科学园区周边交通的顺畅度,并呼吁市民朋友在施工期间多加体谅与配合,一同携手迎接更加便捷与安全的城市交通环境。

交通处表示,市府向交通部争取新竹县市与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合作推动国道1号智慧交通发展计划,在113年9月正式启动,平均旅行时间减少达18%。此外,也克服困难完成长度160公尺的高峰路拓宽工程,从1车道增加为3车道,新设3公尺宽的人行道,有效分散进出园区的壅塞车流,提供行人友善空间。

交通处也表示,为舒缓市区停车需求,市府辟建成德一街、武陵路桥下、武昌街及警察宿舍等临时平面停车场,园道五地下停车场也在114年2月正式启用,提供246格汽车位;西大路立体停车场预计在今年12月底启用并可提供284格汽车位及261格机车位,而延平地下停车场工程目前办理细部设计作业中,预计于明(115)年初开工,提供247格汽车位。高市长上任后也带领交通处成功争取交通部「公共充电桩补助计划」超过1亿元补助经费,预计于年底前,在全市完成268枪电动车充电桩的建设。

工务处表示,在道路建设的部分,截至今年6月台一线替代道路(118线至台68线)工程进度已达15%,预计在116年4月底完工。头前溪替代道路工程的都市计划变更案,已提报内政部都市计划委员会审议中,接下来将持续推动相关作业,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经国大桥交通改善工程已完成细部设计,预计在今年7月中旬送交国土署审查,待审核通过,工程即能顺利推进。

另外,慈云路空桥工程进度也已于今年6月达18.3%。提升香山区道路系统部分,113年至114年累计改善中华路4段至6段人行道740公尺,路平总长度6.9公里、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尺。市府积极办理路面改善,提高道路平整度及舒适度,致力给市民朋友更好行、更安全并且更舒适的道路环境,上任至今已完成224条道路及巷弄道路整修,总长56.1公里、面积44.7万平方公尺。为让竹市每一条街道都能有稳定、充足的光源,市府更严格把关本市路灯装置品质,已汰换全市4,714盏老旧路灯,全面提升道路照明品质。

交通处补充,大新竹轻轨计划于去(113)年纳入桃竹苗大矽谷计划,为加速推动,113年3月7日高市长即率市府团队拜会行政院,市府更主动请缨担任主政单位,整合新竹县、市轻轨计划可行性研究,让轻轨计划得以持续推进,之后市府团队也拜访国发会主委、交通部铁道局,提请中央支持给予专案经费补助,这是「大新竹轻轨二十年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整合」。

此外,台61凤鼻至香山段新建交流道工程将冲击南寮旧港观光生态,市府支持台61高架道路工程,也成功争取中央承诺暂缓交流道计划,为竹市朋友保留住南寮的海岸天际美景。

市府补充,市府亦协调或完成多条道路新辟,包括慈济、慈祥、关新路延伸段、东科路、富礼国中通往中华路5段道路等,将继续秉持著市民的期许,努力推动各项道路、交通政策,逐步完善交通网络,以解决竹市长期以来的交通问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26件大罢免+公投」要花多少钱?中选会估最高1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