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多家企业与大学的团队参加了此次比赛,这场比赛展示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方面的进展,这一领域中国正努力追赶美国,而美国目前仍拥有更为先进的机型。这场比赛让机器人与1万2000名人类选手并肩竞跑,机器人专用道则以围栏隔离开来。
最先抵达终点的机器人是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发的「天工」,以2小时40分完成赛程。这个成绩比乌干达跑者 Jacob Kiplimo 所保持的人类半马世界纪录——56分42秒——整整慢了近两小时。而周六男子组人类冠军的成绩为1小时2分钟。
夺冠队伍的负责人表示,虽然他们的机器人在这场比赛中不敌人类,但它的技术水准已能与西方的同类型机器人匹敌。这也恰好发生在全球完善人形机器人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刻。天工机器人CEO熊友军受访表示,「这是里程碑意义的工作,非常高兴」。他表示,今天只是展示了天工机器人运动能力很小的一部分,后面还将看到更多创新技术和应用的落地。
报导指出,在起跑站位时,参赛机器人按Z形排成2列,同一列机器人前后垂直间距为3米。依次发枪起跑,每个参赛机器人出发时间间隔1分钟,原则不超过2分钟。参赛机器人须在专用赛道内进行比赛,机器人间距应控制在1米以上,且不得妨碍其他参赛机器人的正常行进。
赛道左侧道路为赛事保障道路,含领跑员在内每支赛队最多可安排3名参赛选手同时进入赛道。就像人类跑者需要补充水分一样,机器人选手也可以在赛程中更换电池。各参赛公司也被允许在机器人无法继续比赛时更换替代机器人,但每次替换都会被加上10分钟的惩罚时间。
赛道内设置补给站,可在补给站内更换电池、机器人和进入赛道的比赛选手。赛队更换机器人或更换电池需要向随行裁判示意,并经随行裁判同意后进行换电、更换机器人的操作。
根据中国官媒《北京日报》的报导,参赛机器人从一座郊野公园出发,必须克服轻微坡度与蜿蜒的21公里赛道,才能抵达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