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声音:重构台湾新电影」(Myriad Voices: Reframing Taiwan New Cinema)总计放映15部电影、提供30多个场次,涵盖侯孝贤、杨德昌、王童、万仁、张毅、陈坤厚、黄玉珊等多位导演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风柜来的人」、「小爸爸的天空」、「最想念的季节」、「落山风」等。


来英国工作3年的林妙恒是大学数位设计教育视觉设计师,她说,实在是太开心了,伦敦是一个国际化城市,她要带她的英国朋友和同事一起来看台湾电影,这比她费尽唇舌介绍来得轻松容易,相信看了电影后,她的英国朋友们会更了解台湾历史和文化,也会像她一样喜欢台湾、爱台湾。


英国居民詹姆士(James Scott)说,他住在瑞丁(Reading),他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全是英语,他的家人和朋友只看英语电影,今天来到泰晤士河畔,得知台湾电影在伦敦上映,他很好奇,想进一步了解台湾,他认为电影是推动国际交流最好的方式。


活动一大亮点是12日举行的台湾新电影研讨会,从学术研究、文化、社会、政治和产业面探讨台湾新电影运动,邀请台湾国际女性影展创办人暨导演黄玉珊担任与谈人,从女性主义观点解析1980年代的台湾电影产业发展。

 

学者蔡佩真(左)和黄丽慧(右)分别从美国和加拿大搭机来伦敦参加「多元声音:重构台湾新电影」研讨会,她们期盼台湾电影在国际上发光发热。 中央社
学者蔡佩真(左)和黄丽慧(右)分别从美国和加拿大搭机来伦敦参加「多元声音:重构台湾新电影」研讨会,她们期盼台湾电影在国际上发光发热。 中央社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分校(UC Santa Barbara)研究员蔡佩真受邀参加台湾新电影研讨会,她说,她的研究以女性主义观点探讨1980年代台湾电影,她发现台湾电影女性导演比例偏低,而且作品大多偏向纪录片,少有女姓能担任剧情长片导演,希望未来能看到台湾电影产业有更大的「性别包容性和主题多元性」。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黄丽慧是马来西亚籍,她说,她非常喜爱台湾电影,希望台湾电影行业能鼓励更多女性参与。


「多元声音:重构台湾新电影」举行地点南岸影城,邻近伦敦知名景点,看电影之际,可以顺道漫步泰晤士河,走访大笨钟、西敏寺、伦敦眼、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与塔桥等景点。

 

文化部和英国电影协会合作,今年4月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南岸影城推出「多元声音:重构台湾新电影」。看电影还可以顺道漫步泰晤士河,走访各著名景点。 中央社
文化部和英国电影协会合作,今年4月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南岸影城推出「多元声音:重构台湾新电影」。看电影还可以顺道漫步泰晤士河,走访各著名景点。 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川普逃暗杀死劫!FBI:高中生为杀害总统而弑亲 与纳粹「九角教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