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直播,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5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推进感染者分级分类收治、风险人群健康监测管理、老人和孩子等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中发挥著重要作用。
会中有媒体提问,面对患者就医需求增加,加上可能存在医疗资源和人手不足等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否很好地应对?怎样为他们提供保障,化解基层压力?
中国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表示,为了提升基层应对能力,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各地防控领导机制要切实发挥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支持社区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保障,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二是要为基层提供必要的设备条件。特别是要将药品和抗原检测(快筛)试剂盒配备充足到基层,提前做好储备。
三是切实增加基层人力。人力在短时间内培养是比较难的,短期内可透过二、三级医院下沉派人支持基层的一些做法,还可以招聘近5年来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还有一些是在其他岗位的医疗卫生人员,都可以招来充实到基层机构,缓解压力。同时,要切实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推进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力争全覆盖,确保有需求时能够联系到家庭医生。
四是要积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作用。特别是要发挥牵头医院的作用,加强对成员单位发烧门诊建设运行情况的指导。要统筹医联体内的人员调配,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培训,加强指导,还要加强质量控制。
中国当前疫情严峻地区集中在城市,首都北京都出现医疗资源、人力不足现象,若疫情蔓延至乡村,应对势必更吃紧。
中国慈善家杂志14日报导,北京市不只一般市民,不少医护人员也都染疫,然而在「轻伤不下火线」的指示之下,医护人员不得不带病上班,「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医院中很多科室就得停诊。」(中央社)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