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查显示,七都中以新竹县市、台中市以及台南市的1至2房的小房数交易占比成长最为显著,近五年总体上升逾6个百分点,而比起原本就寸土寸金的北部,中南部县市「小宅热」趋势也更为明显。
永庆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陈金萍表示,新竹县市受惠于科技产业聚落发展,带动就业人口移入,同时也有大量租屋、自住需求,而1房、2房产品因总价较低,成为小资族或单身、小家庭的首选。而台中市则凭借近年重划区推案蓬勃、产品类型多元,小坪数住宅供给充足,也成为首购族购屋的敲门砖。至于台南市则与新竹县市相仿,在南科效应推升下,人口红利与外来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市场买盘活络,且2房以下的产品普遍总价带较亲民,也符合近年首购族与双薪家庭预算区间。
因此,整体而言,陈金萍指出,小房数产品交易占比上升最主要的原因除了近年房价高涨外,加上少子化、单身与小家庭比例上升,购屋族群结构明显转变,一人一户或小家庭成为主流,带动小坪数产品需求攀升,加上小宅具备总价门槛较低的优势,在高房价时代更能符合市场刚性需求,且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让首购、自住族群成为目前市场主力,也进一步推升2房以下小宅产品交易升温。
与小宅市场的热络相比,多房型的住宅交易则出现明显降温。七都近五年4房(含)以上产品交易占比全面呈现下降趋势,并以新竹县市降幅最剧,总计减少了8.6个百分点。陈金萍指出,大坪数住宅总价动辄数千万元,民众购屋负担压力大,加上家庭规模缩小,使大房型需求逐年下滑,尤其目前以首购与换屋族群为市场主力,要在购屋负担与居住品质间取得平衡,小宅产品反而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不过,台南的4房以上比例39.4%,是七都中唯一占比接近四成的都会区。陈金萍说明,台南因发展时间早,过去推案以透天厝为主力,具备持有土地与居住面积大等优势,是台南民众购屋时的首选,但在房价持续上涨、社会型态转变,加上受到信用管制与银行房贷紧缩影响的状况下,多房型的住宅交易占比也出现明显回落,较五年前减少6.3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在高房价环境与生活型态改变下,七都住宅市场正逐步走向小宅化,而购屋族更注重购屋负担与生活使用上的平衡,1房与2房产品占比持续成长,而3房产品则已有下降趋势,4房(含)以上则是全面减少。陈金萍建议,购屋族选择产品时,可依自身家庭需求与预算弹性评估,若以自住为主,可优先考量生活机能成熟区域内的小坪数住宅。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