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履中指出,台湾并非美国优先关税谈判对象,至今仅完成两轮初步会谈,与美国已积极接触的英国、欧盟、日本、韩国、越南等相比明显落后。这反映出台湾在美方地缘经济战略中的排序仍偏低,加上台美非正式邦交关系,签署全面经贸协议困难重重。
在关税设计方面,美国似乎采取「分层定价」策略。以英国获得10%基础税率、越南接受20%,但让出大量市场准入与军工采购为例。翁履中认为,台湾与越南的情境更为接近,出口导向、高度依赖电子制造业、供应链与中国交缠,且内需市场对美开放有限,这些都可能让台湾被认定为中国的「出口转运站」。
此外,翁履中认为,台湾目前的谈判筹码有限。台积电赴美设厂、半导体合作等政策多已成既成事实,难再成为可交换筹码;而在农业、进口等敏感议题上让步空间又有限,难以满足美方「贸易对等」诉求。
翁履中提醒,若川普政府将高关税视为迫使台湾供应链去中化的「诱导工具」,甚至以此推进台美产业深度整合,那么20%以上的税率也不无可能。「根据目前谈判进度与美方态度推估,台湾最可能落在10%至20%的关税区间。10%以下几乎不可能,甚至20%以上也不能完全排除。」
翁履中强调,美方愿意提供三周缓冲期,代表「还想谈、愿意谈」,台湾此刻最应该做的,是积极出牌,而非等待落牌。他呼吁,企业应加快赴美布局、整合供应链、联合设点;政府则应成立专责谈判团队,短期内提供出口退税与缓冲基金,中长期则加速产业升级与品牌国际化,降低价格竞争依赖。
延伸閱讀:关税战停90天

吴思瑶喊「全民为关税谈判集气」!民众党讽:还要民进党政府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