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系演变:从过去的竞合升级到全面对抗
高佩珊指出,川普1.0时期美中双方起初聚焦于北韩问题与两国贸易逆差问题,但当2018年3月美国针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美国依《301条款》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随后双方争执点从贸易逐步扩大至科技、疫情、人权及外交议题;即便美中双方最后在川普第一任期卸任前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紧张局势仍未根本缓解。
川普2.0时期开始,美国在川普领导下再度对中国发动大规模关税战;从2025年2月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一路加码至245%。中国以针锋相对方式予以反制,目前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最高达125%。关税大战至今难分难解,更引发全球股市动荡不安。
热门新闻:壹苹10点强打|台风树倒砸毁2车 学校甩锅撂话「你们去提国赔」!车主泪扛150万修车
数据会说话:美中经济互赖到底谁比较敏感与脆弱?
高佩珊指出,尽管美国试图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中国依然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24年美中双边货品贸易总额达5,830亿美元,尽管较2018年高峰期减少12%,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仍高达2,950亿美元,占美国GDP约1%。巨额的贸易逆差是川普念兹在兹的首要问题。在外国直接投资(FDI)方面,截至2023年,中国对美国投资金额约为440亿美元,较2018年下降15%。同样,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亦大幅缩减至仅33.2亿美元;显示双方对彼此的投资正在收缩。
另外外界关注的美国政府债券问题,高佩珊说明,截至2025年1月,中国持有7,608亿美元美国政府公债,现为美国第二大外债持有国。若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可能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冲击,但同时也会损及自身资产价值,但美债与稀土一样都是中国拥有的谈判筹码之一。
根据世界经济资料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对全球GDP成长的贡献率达到30.5%,美国为9.1%;未来除非发生重大地缘政治冲突,否则中国经济成长趋势仍将维持。
高佩珊观察,在首次贸易战开打后,中国虽然对于美方发动的攻势予以反击,但主要仍以「防守」为主,而且在贸易战过程中仍表示愿意以会谈方式解决双方经贸问题,当时中方对美方提出之要求仍有所配合。
此次关税战,中国态度强硬,中国官方亦在多边平台如世贸组织(WTO)持续对美国提出诉讼,坚决强调不会单方面让步;显然有备而来。
高佩珊说明,双方博弈过程中,因为两国内部政治结构的不同,也会影响双方应对策略。美国政策制定受限于民意与市场反应;例如在高额关税政策引发金融市场下跌后,川普不得不宣布暂缓对多数国家征收高额关税,唯独持续对中国加压。
而反观中国,因政治体制不同,内部较无杂音、民族主义动员力量强大,对外政策较能保持高度一致性。
美中经贸对抗 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更加紧张
高佩珊指出,川普2.0时代的美中对抗,不仅加剧双边贸易与经济脱钩趋势,更加深全球地缘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在全球化退潮、地缘冲突频传之际,美中两大经济体若无法有效管理矛盾,将进一步削弱世界经济成长动能。
高佩珊认为,如果双方皆不退让,僵局恐将持续并带来长期性负面外溢效应。未来各国在面对美中对抗也会面临选边站的压力,各国皆需更加审慎、弹性调整经贸政策,以因应新的国际经济变局。
延伸閱讀:关税战停9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