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子烟早就被禁止,但两年多来却没明显执行成果,反而导致更多青少年染上电子烟瘾,甚至利用「我只是持有」的理由躲避处罚。反烟团体批评,政府不能再当作没看到,应把持有也纳入违法、加强网路管理与查缉来源。同时呼吁立法院不要妥协,真正回应社会对无烟环境的期待。
其中最大漏洞在于网路平台的广告与销售。虽然卫福部提出要求平台自律监测并在24小时内移除违规内容,但未订罚则,使规范形同虚设。团体呼吁应明定:只要查到违规广告就直接罚,并在24小时内强制下架;否则广告死灰复燃,年轻人难逃诱惑。
另一大问题是政府迟迟未公告「禁止加味烟品」,尽管两年前法案就已通过。研究显示,近9成青少年吸第一根烟都是「加味烟」,像是水果、薄荷、巧克力等口味深受欢迎。反烟团体呼吁依照WHO建议,除了原味外全面禁止所有加味添加物,并强制违法品1个月内下架。
推荐新闻:壹苹10点强打|张家辉阔别10年零距离 嗑台菜宠台粉(狗仔直击)
此外,全球烟商还试图以「IQ*S」等品牌名称上市加热烟,名称本身就带有「戒烟」误导之嫌,明显违法。医界建议,应立即禁止所有加味加热烟上市,并将「健康风险评估」的审查名称改为「上市评估」,避免让民众误以为加热烟比较安全。
最后,团体也要求政府跟进国际做法,将烟盒警示图文提高到85%、采素面包装,并在每根香烟上印警语;同时应明文禁止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态烟品,不让烟商有钻漏洞的空间。他们强调,现在不修法,将来只会有更多「致命烟品」出现在孩子身边。



国旅16县市「3折」出游!台湾观巴按季加码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