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这些症状?1.眼神空洞盯著萤幕,什么都看不进去,其实是前额叶皮质活动下降;2.连假狂吃大鱼大肉,现在肠胃像坏掉的洗碗机,研究还发现大肠急躁症就诊率会暴增23%;3.情绪忽好忽坏,焦虑、易怒又莫名忧郁,其实是多巴胺浓度波动惹的祸;4.晚上睡不著,白天醒不了,因为生理时钟打乱了,《Sleep Medicine》指出每偏移1小时就要花1.5天调整;5.午餐要吃什么都无法决定,可能是大脑的杏仁核在压力中发出求救讯号。
别怕,这些症状都有解。黄轩建议,第一招是「软著陆」作息,假期最后1至3天就开始调整作息,闹钟提早半小时,别再熬夜追剧。第二招是「工作暖机」,提前列出回来后的前三天任务,别一开始就冲太快。第三招是动起来,每天30分钟快走或跳绳能快速清醒。第四是社交充电,跟朋友聊聊天让心情变好。第五是给大脑一点缓冲时间,不要求自己立刻100分,慢慢调整也没关系。
黄轩提醒,以下这些做法不但没帮助,还可能让你「核爆」:1.猛灌咖啡提神,其实会让肾上腺素暴走,反而更累;2.报复性熬夜,让你欠下「睡眠负债」,之后更难补回来;3.跟同事比谁更惨,会刺激大脑痛苦区域,让情绪更糟;4.周末补眠补到中午,研究指出超过1.5小时反而会更混乱。
黄轩强调,长假后感到低潮是正常的,不要责怪自己,但千万别任由这种状态拖延太久。调整好方法,就能把假期变成帮你再出发的跳板,而不是罪恶感的来源。记得,休假症候群只是个小插曲,真正的主角还是你自己。现在就开始调整,让人生重新回到你手中!

本周双锋面来袭 周三夜雷雨炸全台!周末雨弹再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