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交大特聘教授连正章指出,全球有将近30%的人深受慢性疼痛的影响,在慢性疼痛状态下,大脑的感觉系统会从身体接收不断输入的疼痛讯号,长期以来造成睡眠品质不佳、忧郁、焦虑及社交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这些慢性疼痛导致的负面情绪可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
针对慢性疼痛的原因,连正章表示,近期研究指出,大脑杏仁核中央区的神经细胞群除了参与情绪调节,更有调控疼痛回路的功能,但是尚不清楚杏仁核中央区内,是哪些神经细胞和回路接受疼痛讯息后影响情绪。
然而,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与临床慢性疼痛患者行为相似的「慢性肌痛症」小鼠,除了对痛觉较敏感,且有高度焦虑、沮丧和社交障碍行为,且这些小鼠「杏仁核」中央区接收到较高的活化讯息,使特定神经细胞「体抑素细胞」(CeA-SST)的活性上升,因此驱使慢性的疼痛与负面情绪,且利用治疗慢性肌痛症的药物普瑞巴林或利用化学遗传学方法抑制这群特定细胞的活化,可缓解小鼠的疼痛以及负面情绪相关行为。
但连正章也提醒,虽然小鼠与人类有具有相似的大脑结构,但是此两个物种的神经回路及联结仍然存在一些差异,慢性疼痛患者的致病机转是否也受杏仁核中央区这群神经元调控仍待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科学期刊《数位生命科学》(eLife),研究第一作者林昱伶表示,慢性疼痛发展的早期,即给予药物或抑制杏仁核中央区特定神经细胞的活性,都可以有效阻断慢性疼痛及负面情绪的发展,此研究厘清了慢性疼痛与负面情绪互相重叠的神经回路,盼未来对慢性疼痛预防与治疗产生实质帮助。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7旬妇走路「感觉有东西掉下来」 掷筊才肯就医!竟是子宫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