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今天(10/8)揭晓,由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任职澳洲墨尔本大学的英国学者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美国柏克莱加大的约旦裔学者亚基(Omar M. Yaghi)共同获奖,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领域的开创性研究。
台湾科技媒体中心今天举办线上记者会,邀请多名学者分析新科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贡献。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谢发坤指出,MOFs可以想像成非常小的海绵体,上头有非常多的孔洞,借由特别的设计,可以用来吸附氢、二氧化碳等气体,也可用来吸附水分子,例如在干燥沙漠中捕捉空气中的水;MOFs也可以用来把药物送到人体之中,再借由特别的机制释放出来。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林嘉和表示,MOFs有三大应用,包括分离(Separation)、吸附(Adsorption)、催化(Catalysis)。他记得北川进曾说,人类的能源从固体走到液体,未来则要走向气体,而MOFs最适合用来处理新能源,就像是「奈米海绵」,可以做的应用太多太多了,海内外很多实验室都在研究中,且未来工业化、商业化的机率都很高。

3名得主中,北川进与台湾学界合作相当密切。谢发坤提到,今年曾邀请北川进来台参加学术活动,一同到角板山游历,印象最深刻的是北川进走路脚步非常快,年纪比较轻20、30岁的教授都追不上。他更记得北川进非常爱买猫头鹰的木雕送学生,其中寓意是鼓励学子学习猫头鹰,到晚上仍继续努力工作。
林嘉和提到,北川进是现任京都大学副校长,平时非常忙碌,做事非常积极。台湾学界和京都大学合作密切,送了非常多学生到北川进的实验室,林嘉和目前也有一个研究和北川进合作,但他幽默地说:「得到诺贝尔奖后,不知道有没有空理我了。」

中央研究院长廖俊智曾和亚基(Omar M. Yaghi)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共事多年,他提到,亚基非常重视教育,除了自己的学生外,也在世界各地设置教育中心,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培养了许多年轻有潜力的学子,其中多人后来加入亚基的实验室。
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副所长江明锡表示,3名得主在MOFs的贡献,应用层面非常广泛,这些年来学界普遍认为,MOFs相关研究主轴的学者,早就该得到诺贝尔奖。而台湾颁发的「唐奖」,也先一步于2024年颁发永续发展奖给亚基。(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