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出生的吴正男是云林斗六人,如今已97岁,多年来为了立碑奔走。他在斗六小学毕业后,为了念中学只身前往东京。1944年3月,因为战况恶化,16岁的吴正男以陆军特别干部候补生为志愿,加入水户航空通信学校教育队,成为重型轰炸机的通信兵,驻防朝鲜半岛的宣德机场。

战争结束后,吴正男想穿越38度线投奔盟军,中途被苏联军俘虏,集体送往半荒漠的哈萨克俘虏营。经过艰苦劳役生活,瘦到只剩40公斤的吴正男以日本名「大山正男」被送到京都府的舞鹤港,之后从法政大学毕业,进入横滨华银信用合作社,后升任理事长。

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中,被日本征用的台湾军人与其家属约有20万人,其中阵亡的有3万多人、失踪1万5000多人。尽管如此,相关的纪念碑只有位于东京都奥多摩町的台湾出身战殁者慰灵碑与慰灵塔,以及冲绳县系满市摩文仁和平纪念公园的「台湾之塔」。

每日新闻报导,奥多摩町的慰灵碑于1975年建立,到了1978年,旁边又建起了一座慰灵塔。据称选在这个地点,是因为从慰灵碑看下去的奥多摩湖景色与台湾的日月潭相似。然而,由于该处车辆无法通行,必须攀爬近30分钟的陡峭山路才能抵达,对高龄者来说非常困难。

吴正男一直希望建立更容易前往参拜的慰灵碑,为此四处奔走。他感叹,曾向各地寺庙与神社洽谈,但也有人说,「不是有靖国神社吗?」,一直没办法实现。他始终忧心,在自己去世后,台湾出身的日本兵会被彻底遗忘。

直到去年12月25日,在「横滨南部战争体验记录会」代表葛城峻的安排下,吴正男认识了真照寺住持水谷荣宽。水谷坦言:「我以前在高中教社会科,却不知道有超过3万名台湾出身的牺牲者,这让我感到羞愧。」

6天后,他们一同造访奥多摩的慰灵碑,并决定著手建造新的慰灵碑,组成委员会开始募款。新的慰灵碑将被设置在真照寺的入口附近,共有3座,高约2.5公尺至3公尺,宽约1公尺。

第一座碑的碑文和奥多摩相同,开头为「台湾出身战殁者们,您们曾参与我们国家的战争,因此失去宝贵的生命,我们将深深铭记在心,永远传颂下去。愿您安息永眠。」

第二座碑文则刻有大大的「祖国台湾 母国日本」,这是奥多摩所没有的。水谷表示,他多次听到吴正男提到这句话,认为这代表了当年台湾出身者的心情,因此决定将这句话刻在石碑上。

在此之前,水谷曾前往台湾新竹县供奉台籍日军战殁者的南天山济化宫,以及冲绳、奥多摩的慰灵碑,搜集了各地的泥土。第三座石碑预定贴上这3个地点的照片。此外,他也和吴正男一起造访靖国神社,从宫司手中获得靖国神社的砂土。

在4月21日石碑动土首日,他们将这4个地点搜集来的砂土放入了石碑基座当中,象征在此祈祷,等同传达至各地。在二战结束80周年的2025年,吴正男长年以来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股神巴菲特宣布卸任!股东会7大金句 有6句说给「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