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人的答案」网站询问心理咨商师平井绫乃女士,哪些心态或个性最容易遭诈骗,首先,「过度依赖自己主观的人」最危险。
Q.「我觉得自己不会被骗」,却还是会有人上当受骗。究竟,为什么会遭到诈骗呢?
A:「就算认为自己不会被骗,却还是中招的人,我想可以称他们为『过度依赖自己主观的人』。这类型的人习惯以自己的信念或直觉做判断,难以对事物进行客观审视,因此遭遇诈骗的机率会提高。
尤其是高龄者,随著年纪增长,判断力下降却难以自觉或不愿面对,过度自信反而容易成为诈骗目标。」
Q.请介绍一下「容易遭受诈骗的人」与「不易遭受诈骗的人」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A:「与前述重叠,以自身经验、当下氛围或心情做判断的人,因为无法充分验证客观资讯,所以更容易中招。此外,『过度轻信他人言论的人』也很容易遭骗,因为缺乏自己的信念或判断标准,常跟著别人走,听到看似有利的话就信以为真。
同样地,『情感诉求较易动心的人』也容易被对方牵著走,诈骗成立的机率更高。而处于『忧郁状态』时,判断力也会下降,增加受骗风险。
相反地,不易遭受诈骗的人通常不会过度依赖主观或直觉,而是会参考各种客观资讯与建议,最后经过深思熟虑后自行做出判断。」
Q.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被诈骗?
A::「预防诈骗时,最重要的是『越诱人越要小心』。例如在网路交易时,一定要详查过去的交易纪录与他人评价,最好还能先咨询他人再做决定。同时,要避免被对方的社会地位、头衔或人品所迷惑;网路上冒用他人身分非常容易,真相也难以确认。
此外,提到诈骗,很多人会联想到被要求购买高额商品,其实小额诈骗更常见,谁都有可能受害,务必保持警惕。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就曾发生「口罩诈骗」,民众在诈骗网站支付口罩费用,却迟迟未收到商品;也有人在网路上看到稀缺游戏机的低价贩售,付款后才发现收到的只有空盒。诈骗者往往利用人们稍纵即逝的判断失误,因此千万不要抱持「我不会中招」的心态。」
近年诈骗手法多样,愈是自认「我没问题」的人愈要小心。即便平时已有警觉,也可能在一瞬间差点上当。尤其透过二手拍卖、网路平台等交易,更要谨慎操作,才能让自己安心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