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谊基金会公布「2到8岁游戏行为与发展现况大调查」,针对全台9981名幼儿家长,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游戏行为与能力发展的关联性。研究显示,游戏可以让孩子长出信心、主动学习、融入团体合作、解决问题,但3C过度使用,也可能悄悄抹去孩子的专注、毅力与关怀等能力的发展。
3C装置普及,许多家长将手机、平板电脑视为安抚工具或育儿辅助。调查显示,6成以上的孩子已开始使用3C设备,更有53%的2至8岁孩子已开始玩数位游戏,假日是高峰期,每天的使用时间甚至会超过1小时。信谊基金会指出,每天玩数位游戏超过30分钟的孩子,在「毅力」、「责任感」、「专注力」等能力表现,会低于3C使用较少者或是完全未接触3C的孩子。
研究也发现,使用3C时间会挤压亲子共玩的时间,间接削弱「玩出能力」的机会。许多家长虽与孩子约定使用规则,但父母自己就是重度3C使用者,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显著。信谊基金会建议父母应避免把手机当作「电子保母」,18个月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使用,2到5岁孩子每天不要超过1小时,且睡前应避免使用。
若孩子上小学后,信谊基金会建议,每天萤幕时间仍须控制在2小时以内,并注意是否影响家庭活动、睡眠和饮食习惯。家长应定期帮孩子安排同龄共玩、参加团体活动、参与亲子课程等,如果是独生子女,更要多创造「拟手足」的互动机会,弥补家庭结构的限制。
心之旅心理治疗所策略长钟世明表示,在3C管理使用时间方面,0至2岁建议可不使用就不使用或选择静态的数位游戏,3至6岁的孩童使用3C产品一天在1小时以内且父母要协助挑选是高品质的3C,他表示主要是6岁以前是大脑的修剪高峰,此外6岁以上使用3C的原则,必须训练孩有说停就停的自制能力练习,例如使用30分钟休息10分钟。
钟世明表示,如果孩子已经开始使用3C产品且无法说停就停,甚至过度使用,劝说孩子的过程要谨记不要造成冲突,父母要试著同理孩子被突然要求喊停的不舒服感受,而且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习把情绪说出来。包括被要求喊停时的生气、不满或心痒难耐等感受,他强调学习自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8至25岁则是自控力成熟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