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陈姓老翁是家住桃园的资深高山向导,攀登百岳经验丰富,已有近300岳,8岁孙子也是从小由阿公带去登山,2岁就爬过玉山,3岁爬了中央尖山;詹女则是桃园市特种搜救队义消,也是200岳以上的资深山友。发生憾事,令亲友相当惊讶与难过。

登山专家蔡日兴痛心直言,「这位70岁陈姓阿公,百岳三轮,65岁女义消两轮,但是又怎样?第一你们老了,第二你们观念想要跟上时代,却是专挑坏的去学,不挑好的去学。我也想死者为大,不要批评,但这个队伍结构尤其是这个8岁小孩,让我实在无法忍受。」

他表示,队伍要有足够的、能够应付这条路线、独立作战的带头者,不只一个,还要有预备的;队员也要能够照顾自己。结果,两个看似数字很丰富,却不会处理台风的,带著一个8岁的,在这种最难处理的西南季风与台风交织的季节,来闯这种路线。这个队伍结构在以前怎么可能审核得过?难道是想学新世代的登山者,觉得人家都可以小队伍走很快,觉得人家带小孩爬山好像很威,两个大人带一个8岁的来走这边更威?他忍不住痛批,「真的是很欠骂,还好他(小孩)没死。」

蔡日兴重申,台风季节爬山,要先看气象,到山上也要继续,这种长而通讯不好的路线尤其要准备卫星通讯装置。只想学人家减少人数,偷整个队伍的应变能力,却没有把人家准备应付天气变化的能力学起来。百岳几轮,不会处理台风,没什么好嘴的啦。

其次,要在山上躲台风,重点是要挑地方,那是个脑力活,不是体力活。当然得挑能挡风的不会积水也不会土石流的地方,通常就是坡面上的树林,当然不是空旷大草坡。还要会算气旋方向,选正确避风的山坡。8岁小孩拿起电话可以拨通的地点,蔡日兴研判,八成是草坡棱线顶,选这里躲台风,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

蔡日兴还提到一个迷思,「不要消费死亡讨避难山屋当免费旅馆,台湾登山圈这个老毛病不要再犯,很缺德。」上次南二段台风大水窟死三人,如果不是那一排山屋,那三个人根本不会有那个勇气继续走。他直言,避难山屋规划错了,变成致命的诱惑。过去的错误,暂时不拆,就让它留著,但不要再继续犯错。现代,有这样的通讯和天气预报,棱线上面不要再盖避难山屋了,盖不完的,荒野就维持荒野。真正需要盖的,是逃命下山的路上,过溪之前。此外,水涨了,千万不要强行过溪,拜托就躲在那里等水退,这才是真正需要盖避难山屋的地方。

蔡日兴不满表示,2019年开放山林,他曾提出这样一串清单,「结果,我们伟大的政府把我的专业意见打枪了,他们一座都没盖。国家公园的那堆(平常假装自己生态保育好棒棒的)大开发派,逮到机会就盖了一大堆伪避难山屋,全部都是高山免费旅馆,是协作可以做生意的场所,根本都不是避难绝对必须的。」2019年他清单里讲到的马博中平35K,后来出了一次事,林保署终于搞懂他为何说那里要一个避难山屋,但是来不及了。

蔡日兴进一步提到,「我讲到的北二O耳无溪,最近才出了事,但太管处也没有反省。我讲南三段头尾过太平溪过郡大溪,这更是没有人在想。其实,台湾的避难山屋几乎都是假货,根本都是免费旅馆,把没能力的人骗来山上找死。」他痛斥:「专业的意见被当垃圾,大家消费死亡讨避难山屋当免费旅馆,继续轮回。这就是鬼岛日常。」

蔡日兴痛心表示,任何基于死亡的发文流量必须有公众意义,否则就是缺德行为。自己热爱那小小多山的国家,看似消费死亡的发文,其实真正目的是想借机呼吁公共政策,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与陈姓祖孙攀登南三段失温罹难的詹姓女子,是桃园市特搜队义消。翻摄詹女脸书
与陈姓祖孙攀登南三段失温罹难的詹姓女子,是桃园市特搜队义消。翻摄詹女脸书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军公教「加薪2版本」本周决定 普发1万成影响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