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瑞廷表示,原本最担心就是年底美国年终购物季的订单状况,但从目前的客户下单情况来看,「下修的状况不存在」,圣诞季等订单仍表现稳定;关税大致底定后,近期台币升值对成衣与针织布毛利率造成压力,儒鸿积极与品牌端沟通,7月起陆续重新议价,希望把汇率、关税因素反映在里面。他并坦言新开发的品项订定新合约,新品转嫁成功机率高,但原本的旧产品,面临较大议价压力。要完全转嫁成本会比较困难,需透过成本控管、采购策略优化与效率提升来因应,下半年仍然充满挑战。
另外随著关税底定,洪瑞廷表示原本观望的客户已开始重新下单,目前儒鸿的接单能见度,已从上次法说会提出的3个月,如今拉长到6个月,部分客户已开始谈明年1、2月的订单。
关税方面,洪瑞廷表示,目前仍与客户分摊约2至3%税率,旧品则多靠内部节流,约10%的布料原料自中国进口至东南亚,经税务判定不属洗产地,关税成本也正与供应商协商分摊;儒鸿将持续推动新品开发、提升转化效率及创新设计,确保营收动能。
洪瑞廷指出,随著汇率走升、原料成本下降与新产品导入,第三季毛利率可望回升,下半年营收目标维持不衰退,若汇率趋稳且关税负担下降,合并毛利率有望回到正常水准。展望下半年,产地布局方面,印尼扩厂计划持续推进,布料内转至成衣比重目前约30%,目标提升至35%至40%,每增加1个百分点皆有助毛利率改善。
儒鸿财务长林芬如则表示,儒鸿第2季获利下滑主要受新台币升值冲击,认列汇损高达7.3亿元;新台币自5月急升,儒鸿正常备有2至3个月的安全库存,第2季刚好面临成本结转的阵痛期,使用高美元汇率购买的原料,去生产低美元汇率计价的产品,不利毛利率表现。她表示从8月起,高价库存消化的差不多,成本压力可望纾缓,第2季是儒鸿今年的营运谷底,第3季可望逐渐回升。
延伸閱讀:20%关税冲击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