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过去随高龄社会来临节节攀升的户长平均年龄,则终止上扬逆势回春!今年Q1全国户长的平均年龄比去年同期少了0.25岁,六都当中,以台中市变年轻的程度最明显,少了0.46岁,台北市则是唯一持续老化的都会,今年Q1户长平均年龄,较去年同期微增0.14岁。
台湾房屋集团趋势中心执行长张旭岚表示,全台户长变多变年轻,近年的三大政策是关键。首先是「新青安助无壳成家」,新青安政策的相对低利、拉高额度与延长年期,提升了无壳小资族进场筹码,且新青安在打炒房的大环境下,仍受政府保障,累计新青安上路至今,拨贷户数已超过13万户,让不少青年从无壳蜗牛晋升为有房屋主,也使屋主平均年龄返老还童。

再者,「囤房税促开枝散叶」,囤房税2.0于2024年上路、2025年开征,使多屋族的持有税负明显增加。由于囤房税2.0需本人、配偶或直系亲属实际设籍,才能享有自住优惠税率,因此不少多屋家庭便「开枝散叶」,将子女户籍迁到原本未设籍的住宅,催生出许多「幼齿户长」,带动户长人数增长并拉低平均年龄。
还有「社宅租补带动分户」,近年政府积极推动社会住宅及租金补贴,因申请社宅需检视本人、配偶、户籍内直系亲属的房产及所得条件,所以不少对社宅需求高的小资青年,便选择「独立自主」与父母分户;另外租金补贴扩大办理,分租型的套雅房亦可申请,单身青年补贴还有加码,鼓舞许多迈入成年的学生独立租屋分户设籍。
台湾房屋集团趋势中心资深经理陈定中指出,台北市的户长人数增加较少,户长的平均年龄也持续老化,主要是因首都的房价水准高居全台之冠,即使有新青安相助,小资青年仍难在首都落地生根,导致北市虽有大量青年就业,但购屋时多半选择「脱北」转往新北、桃园等地,使台北市的户长人数增幅受限,屋主结构也更偏重于所得较佳的中高龄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