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政在2022年首度参选即以过半得票率替国民党重新拿回桃园。他上任以来强调厚植基础、长远规划,要求市府团队「不能只看4年、8年」,要替20年后的桃园打基础。这种「工程人」务实思维,声量虽然比不上其他政治明星,但低调聚焦在交通建设、产业布局、教育环境与城市治理等长期课题,反而有助于逐步累积市民认同。

热门新闻:17岁「8+9」31刀砍死前女友 法官裁定收容!4大理由出炉

其后面对桃园接连的立委选举与罢免战,张善政带领国民党在桃园两年内连续两次完封绿营,更加稳固蓝营在桃园的版图;此外,在中央与地方的交锋上,不论是关税、能源或财划法修正,张善政的发言常被视为蓝营最具分量的意见,不仅说服力十足,政院在回应时也难以找到破口,再加上张多次被点名是接任国民党主席的最佳人选,影响力更是水涨船高。

值得注意的是,非典型的张善政能够倒吃甘蔗,几位拥有全国大选与地方选举经验的核心幕僚扮演极关键的角色,协助张在公共议题与政策推进中更接地气。地方人士认为,张善政入主市府后维持「工程人」低调务实的形象,同时又不失政治灵活度,确实走出一条专属张善政的路线。

相较之下,民进党在桃园仍陷于前市长郑文灿涉贪案的阴影,加上立委选战溃败,至今尚未有具分量的市长人选浮现,原本外界看好的王义川在大罢免后大幅减少地方曝光。虽然总统府副秘书长何志伟挟「层峰指示」,大半年来频繁地来桃园拜庙,积极会见地方民代与社团,但整体声势与基层认同仍在起步阶段。

尽管张善政的务实与低调虽受到肯定,但在强调鲜明形象与情绪动员的选举时代,如何避免「理性大于激情」成为弱点,仍是未来必须留意的课题;反而若绿营能整合中央资源,找出具战力与形象的人选,桃园选战仍存在变数。

何志伟勤跑桃园。张沛森摄
何志伟勤跑桃园。张沛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