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说明,现行是以建置「不适任资料库」的方式,检核曾有性侵猥亵等行为之加害人不得接触儿少,现行光是教育部就有教育人员、性别事件、教保机构、补习班、课后照顾服务等五种不适任资料库,还和警政署、卫福部及法务部资料库介接,以比对与儿童工作者过往是否曾有不适任情事。但是该制度施行已久,至今仍错放恶狼再犯伤害孩子。
一名受害孩童的父亲揭露子女在才艺课程中遭受老师长达四年的猥亵,案件曝光后,受害人数远达十数名,目前一审狼师被判刑22年。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名老师其实早就有不只一次性犯罪前科,甚至曾入监服刑将近五年,却还是能够回到教学现场,继续接触孩子,继续犯案,而家长却完全无从得知和防范。家长认为随著共学、小团体、多元亲子课程普及,像是农事、陶艺、生态课、篮球、直排轮等运动课、户外探索营等,这些课程根本不在政府监管范围内,没有人可以确认参与者有无前科,让高风险者有机可乘,孩子的安全根本无法保障。导致类似案件层出不穷,对儿童安全构成威胁;家长强调必须建立新制度,参考国外作法。
推荐新闻:她捐款孤儿院遇缅甸强震罹难!徐佳青曝「若在台湾1小时能救出」

励馨基金会副执行长王淑芬表示,儿少一直都是性侵害的高风险族群,根据卫福部2023年性侵害通报统计资料中未满18岁的儿少族群占55%,其中有172件加害人是安置机构工作人员、志工、学校教师、幼儿园老师、安亲班、才艺班老师、教练、家教等,正如我们近年看到的重大新闻案件。这类性侵案件具有特殊性,其行为隐藏在日常教育活动之中,难以引起外界的注意。加上老师/教练等在儿少、家长心中树立了权威形象与信任关系、以及儿少自身的脆弱性,使得儿少在面对性侵害时几乎没有能力揭露,导致多为连续性案件与众多受害者。因此励馨认为需要推动「儿童工作证」制度,不只确保接触儿童的成人,没有性暴力的前科,也受过与儿童工作的专业教育训练。家长可以选择有工作证的人,来跟孩子进行接触。
李靓蕾表示,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更多的孩子正在受害,因此要求所有接触儿少的工作者,都必须没有虐童或性犯罪前科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呼吁每一个人都可以站出来,尽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参与连署,透过民意的声量,捍卫孩子的基本权益。
范云强调,「儿童工作证」可以解决现行不适任资料库的六大漏洞,就像是儿童保护界的「良民证」,从现况被动查询转为工作者主动举证提出,在尊重工作者隐私的情况下,同时让家长安心;这是家长们在儿童节前夕许下的心愿,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她将提出《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修法草案,将「儿童工作证」法制化,要求卫福部配合纳入,做为送给全台湾儿童做好的儿童节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