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古厝已经有300多年历史,第12世「阿太公」江棋寿以养鸭起家,在楠西区落地生根,成为地方大宗族,古厝背靠鹿陶山,后代开枝散叶迁居全台各地,江家古厝具有市定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双重文资身分,长辈都会鼓励子孙踊跃参加祭祖,今年由四房主办,上百人返乡从19世到24世都有。
推荐新闻:夫抛家弃子妻下海育孩 他失联多年竟现身索要抚养费 法院「打抢」还免除子女义务
台南市江达清祭祀公业法人理事长江明得说,今年参与祭祖的宗亲中,年纪最大的是20世的92岁江庄金桃,但辈份最高的却是年仅70岁江胜良,他是第19世,13岁的江其恩等人属第24世,辈份最小;江明得指出,每年农历6月20日都会有登录新生儿的「入丁」仪式,目前纪录到24世,他将调查后重新整理族谱。

江明得表示,「阿太公」有四房开枝散叶,传承迄今有些后代族人其实互不认识,透过清明祭祖活动聚会,也能连接起宗亲间情谊;讲到年初地震,楠西区房屋受损严重,江家古厝也不例外,聚落9成房舍都有大小不等破坏,仍有人居住的约30户,被贴红单的多半已依亲居住,约有70人受影响。
70岁的江宗基回忆儿时曾经历1964年的白河大地震,当时江家古厝也是灾情惨重,他跟家人在广场睡了超过1个月;包括后来的2010年的甲仙地震、2016年的美浓地震,还有今年的楠西地震都考验老宅的安全性,他也建议在保存古厝历史意义下,也能使用耐震系数较高的材质进行修复,降低地牛翻身造成的损害。


北市公车「横扫」整排路边机车 驾驶下车「扶正」装没事继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