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1岁小五男生因为腹痛、冒冷汗、嘴唇发紫、手脚冰冷被送来急诊,经问诊、触诊及腹部X光检查后诊断是便秘,为他灌肠后解出很多大便,症状也随即缓解。妈妈说男孩习惯边大便、边玩手机,都是被骂上太久才匆忙冲马桶、从厕所出来,自己也都不清楚是否有大出来或有没大干净!
还有一名周岁女婴大便干硬并形似「羊大便」,除带有鲜血并肛裂前来急诊求治。检查后诊断为便秘造成的肛裂、腹痛。妈妈说女婴自从换副食品后才有便秘情况,医师除了卫教副食品与并医嘱软便药先持续一段时间,以减轻排便疼痛,改善肛裂问题。
阮综合医院急诊儿科主治医师萧宇超表示,小儿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生理结构与疾病问题,因排便、饮食习惯或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便秘,孩童一个月内,每周排便少于3次,腹胀且解便时疼痛、粪便过硬或过粗,就是便秘了。情况多发生在添加副食品阶段、如厕训练阶段、开始上学或转换新环境的阶段。
萧医师指出,治疗主要透过饮食调整(增加纤维质和水分)、腹部按摩、鼓励运动及固定排便习惯来改善。情况严重的便秘,应遵从医嘱使用口服药物、软便剂或栓剂治疗,若粪便卡住肛门口又严重腹痛时才使用灌肠。但家长不宜常以药房购买的汍肠、甘油球为孩子灌肠,因为长期依赖会降低肠道自主蠕动能力,也可能造成肛门损伤,尤其幼儿肛门和直肠非常脆弱,自行处理会造成伤害。
萧宇超医师指出以下改善便秘方法:1.调整饮食:增加水分与蔬果谷类等高纤食物的摄取,且务必双管齐下才有效。幼儿一天要喝1000-1500cc,小学生一天也要1500-2000cc。蔬果则是每餐吃到(孩子的手)一至两个拳头的份量。
2.建立排便习惯:利用餐后胃结肠反射、便意升高时去上大号,并避免玩手机、看书报。注意不宜坐太久,每次约5至10分钟,以免血液循环不良长痔疮。若因环境不适应,排斥在学校上厕所,在家里固定时内坐马桶,即使没排便也能培养习惯。
3.改善心理因素:顺利排便时立即给予鼓励,但避免过度强调或催促强迫,尽量减轻压力及畏惧或。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