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师杨聪财表示,单纯从这种贴文行为,不能立刻断定当事人「生病」。许多人对偶像或公众人物产生幻想,甚至把自己带入故事中,这在心理学上属于「幻想」或「白日梦」。只要没有混淆现实与虚构、没有危害他人或影响正常生活,通常只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并不算病态。
不过杨聪财也提醒,若当事人开始坚信合成照片是真的,甚至侵犯他人名誉或隐私,就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甚至可能涉及「色情妄想障碍」等问题。这时就需要更深入的专业评估与介入。
若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或家人,医师建议可以先理解他的心情,避免直接嘲笑或戳破幻想,再适时提醒「照片虽然很像,但现实生活需要真实的人际互动」。同时,可以鼓励对方多参与运动、社团或新课程,发展现实中的兴趣与社交,建立更多真实的人际关系。
最后,若已经发现对方行为明显影响生活,或开始难以区分现实与幻想,建议亲友应适度鼓励他寻求专业协助,例如找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师聊聊。杨聪财提醒,理解与陪伴是关键,必要时透过专业力量,也能帮助当事人找到更健康的心理出口。




暑假出游体温飙破40°C当心 医教4招保命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