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指出,陈长谦院士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为加州柏克莱大学化学博士,于加州理工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系执教长达40年。前院长李远哲1997年力邀陈长谦来台,先担任化学所所长,继于1999年出任副院长,在国际招生尚未获得重视的20多年前,他率先在中研院创立「台湾国际研究生学程(Taiwa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Program, TIGP)」,为国内高等教育开启招收国际学生之新方向。
中研院为表彰陈长谦院士的贡献,2003年设立「陈长谦讲座」,每年邀请一位杰出科学家来台。2013年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UCLA)任教的廖院长,当年即曾受陈院士之邀,回台主讲「陈长谦讲座」。
廖俊智院长提及,陈长谦院士毕生致力于提携后进,对学生的照顾也广受人称道,2016年他获选中研院长时,亦获陈长谦院士鼓励返国贡献所学,让他感念在心。
陈长谦院士的研究范畴既深且广,他以「粒腺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嗜甲烷菌中的微粒型甲烷单加氧酶(pMMO)」此二标竿系统的突破性研究,蜚声国际。
陈长谦率先采用创新的光谱学及生物化学法,探测膜蛋白与金属蛋白,破解了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结构与作用,打开当时科学界的「黑盒子」,成为此领域的世界权威。1990年代后,陈长谦转而探讨如何以高效率将甲烷转化为甲醇。其研究团队成功发现甲烷转为甲醇的催化机制——三铜簇,并开发出全球首个仿生物系统的分子催化剂,能够在室温下将甲烷转化为甲醇,是甲烷氧化领域的重大突破。
中研院指出,陈长谦一生获得学术荣誉无数,除总统科学奖外,他也获颁美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物理CBNet奖章、美国生物化学暨分子生物学学会William C. Rose奖章、国际自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印度化学学会荣誉院士及世界科学院院士等。
中研院表示,陈长谦年少时以神职和科学老师为职志,终生都带著传教士的精神治学育人,60岁以后的生涯完全奉献给台湾及中研院,为表彰陈院士对台湾以及学术界的贡献,学界后辈将筹办学术研讨会,表达对师长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