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在《Foreign Policy》撰文指出,川普第二任期的对外政策高度交易化与不可预测,台湾很可能被放上谈判桌,且台湾利益正在被华府边缘化。

戈登在文章回顾中指出北京对台军事压力已常态化,包括越中线、环台演训、飞弹试射持续升级,习近平虽未必无端侵略,但一旦研判美国承诺松动、代价可控,就可能出手。特别是最近的警讯对台湾不利,包括台湾总统过境美国遭拒、国防部长访美被否决、对中开放先进运算晶片、对台课征高于日韩欧的关税(台湾20%,日韩欧15%)。认为华府在追求「川习峰会」的大框架下,台湾利益正被边缘化。而岛内朝野对中策略撕裂、政治语言升温,也加剧外界对台战略稳定与决心的疑虑。

戈登因此对台湾提出3点务实建议:

一、国防支出应提升至GDP 3%以上,并优先强化非对称战力、弹药库存、要地防护、后备与民防训练,以自我吓阻取信盟友。

二、扩大对美投资以巩固结构性关系,尤其是台积电既有与规划中的在美投资(总额约1,650亿美元,亚利桑那约650亿美元),将经济互赖转化为安全连结。

三、领导阶层在「台独」等高敏感议题上需谨慎拿捏,避免刺激北京、也避免让美国内部对承担风险产生退却。若美台关系失衡,甚至出现「以台换谈」的错误决策,后果将是全球性灾难。

翁履中解读戈登专文,认为此文有点「疑美」的味道,表示在川普执政的时代,台湾要自助,民主党的外交菁英正在示警台湾。

翁履中分析戈登本身,表示他并非亚洲专家,所以内容并没有太多新意,但这篇文章也不是在唱衰台湾,而是反映出非亚洲专家的民主党菁英视角,提醒台湾在川普时代要更谨慎。翁履中认为,民主、共和两党虽语气不同,但对台的方向其实非常一致。

翁履中认为,台湾目前要提升两大能力,只有可量化、可验证的投入,才能让「支持台湾」变成美国政策的本能,单靠情感叙事,是撑不起安全承诺的。包括台湾要更能打(国防预算、动员、弹药、非对称战力、民防),和台湾要更有用(加大对美投资、巩固供应链角色,让台美利益绑得更紧)。

翁履中分析,从美国角度来看,台湾至少有3个洞要补。

一、军事上,3% GDP的国防支出不能再是口号,而是下限。采购、训练要更快、更常态化,弹药和维修能量要留在岛上,确保打得久。

二、经济上,要把「矽盾」升级成「利益共同体」,不只是盖工厂,而是把研发、封装、供应链和人才交流一起做,让「挺台」等于「挺美国工人」。

三、政治上,内部要减少内耗、对外保持一致,避免高风险的政治表述让盟友难以承担。

翁履中表示,当华府在「交易」和「原则」之间摇摆,台湾要做的就是降低被交易化的诱因,把风险成本拉高,坐实合作利益。更关键的是,美国对「台独」的态度一向清楚:道德上或许值得同情,但现实上永远不会支持,因为那不符合美国利益。翁履中认为,这不是打击,而是提醒台湾要听懂美方讯号,连民主党里最友台的专家都在提醒「谨慎处理台独表述」,重点不是压抑民主,而是避免把风险推到让盟友无法承受的门槛。

翁履中说,说白了,台湾真的不用过度期待「谁上台就一定会挺台」,真正能让美国不敢弃台、也不愿弃台的,是台湾能同时展现:守得住的实力、取代不了的利益、务实认知局势的节制。若这3件事做到位,外援才会顺著管道自然流进来。「当华府摇摆,台湾更要自助——自助者,天助之,也才有人助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黄国昌呛女记者白痴 许甫吐12字真言!这次不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