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金在脸书指出,2023年一篇国际医学期刊论文提到,两名仅29周、体重不到1.2公斤的早产儿,分别捐出24克与27克的肾脏给两名年轻女性。一人从未洗肾,一人仅洗肾6年,让他怀疑「这么小的肾脏真的能用吗?」更别提两位女婴都不是因脑死捐赠,而是在出生后短短2到3天、被认定无法救治后「接受撤除维生建议」,心跳停止后才进行器官摘除。

陈志金质疑,这些父母是在「被动接受建议」的情况下放弃抢救?是否有人刻意引导或因无力负担医疗费用而妥协?在台湾,新生儿加护医疗已非常先进,29周早产儿仍有极高存活机率,多数父母会坚持救到底,不太可能这么快就做出放弃决定。

 

此外,他也质疑器官配对是否「事先安排好」。不仅捐赠者全是女婴,受赠者也都年轻、病情不算严重,有人甚至从没洗过肾,却能快速排到移植机会。他不禁问:「是中国等待器官的人太少?还是来源太多?抑或有人刻意安排?」

他还强调,这样的移植效率令人难以置信,器官通报、配对到手术通常需时,除非有事前准备。他也引述台大新生儿科医师陈倩仪的看法,表示其中一名早产女婴在缺氧状态下应无法保有健康肾脏,捐赠本身在医学上根本不合理,因此这些案例要不是摘除健康婴儿的器官,就是论文造假。

陈志金最后强调,这些争议与台湾无关,呼吁大家不要被混淆资讯误导,台湾的器官移植制度是透明且严谨的。他表示:「很庆幸,我们能在台湾自由讨论这些问题,也不用担心器官来源的黑暗面。」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捷运石牌站惊传刺伤案 蒋万安震怒下令严办:绝不容忍暴力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