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17日清晨5时46分,日本兵库县淡路岛北部近海的明石海峡发生规模7.3地震,靠近震央的神户市中心受灾严重,最终统计造成6434人罹难,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前的最严重天灾。
时事通信社报导,当时是刚过完三连休后的周二,许多人仍在睡梦中,神户市周边在清晨突然发生规模7.3强震,且是日本观测史上首次记录到震度7。
这次直下型地震冲击企业和行政机能集中的都市区域,仅短短数十秒震动,却导致高速公路、建筑物和住宅倒塌,水管、瓦斯管线等重要设施被破坏。当地居民回忆,「感觉像是从下方被猛力顶起,身体有一瞬间浮了起来。」
推荐新闻:23岁网美po「半裸哺乳」惹怒妈妈们 她不甩恶评叹网友疯了
地震直接造成的罹难者当中,有大约8成是窒息或被压死。许多人在房屋倒塌时被瓦砾或家具压住,特别是建造于1981年前、按照旧耐震基准建造的木造房屋受损严重。罹难者当中有半数是高龄者,不过由于震央附近大学众多,也有许多是20多岁年轻人。
道路、水管、瓦斯线路等生活基础设施遭受巨大损害。阪神高速公路有一段长达635公尺的道路倒塌的场景,震惊全世界。由于主要的高速公路和国道无法通行,交通壅塞导致救援物资运输受到影响。虽然兵库县的电力在大约1周后恢复,但是瓦斯和水管线路完全修复却花了将近3个月。
地震后也发生火灾,主要在震动剧烈的地区,有约7500栋建筑物被烧毁。由于木造房屋建造密集,加上缺乏人力和水灌救,无法及时灭火,更助长火势延烧。
超过半数的火灾发生在地震后的短时间内,但也有部分火灾出现「时间差」。调查发现,主要是因为电力恢复后,由于电暖器等设备引发的「通电火灾」。
此外,当时灾民涌入各处避难所,高峰期有约31万6000人。除了学校的体育馆和教室,甚至走廊上也挤满人,全部灾民都打通铺,保护隐私变得相当困难,也使得不习惯集体生活的居民面临压力。由于厕所无法冲水,排泄物堆积成为感染源。为了避免上厕所,很多人开始减少进食和喝水,或减少活动,导致健康恶化。
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中午左右,受灾地开始收到支援物资,但由于缺乏人手和保管空间,物资无法分类和分配、堆积如山,避难所内却只有少量食物和资源,情况非常混乱。
30年后,当年的教训被应用在各处。日本在震后实施「耐震改修促进法」,要求1981年之前建造的医院和学校都必须进行「耐震度诊断」。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统计,截至2018年,一般住宅的耐震率已经达到约87%。
即使住宅本身没有受损,但衣柜和书架等巨大家具倒塌仍有可能造成伤害,或是阻挡逃生路线。因此,日本政府开始呼吁民众把大型家具固定在墙上,以及避免把有倒塌风险的家具放置在卧室。
至于「通电火灾」的风险,当局则鼓励安装能够感知震动并自动切断电源的「感震断路器」,费用大约在3000至8万日圆不等。然而,根据2022年民调,安装感震断路器的比例仅为5.2%,没办法普及的最大障碍在于认知度不足。
避难所方面,日本也记取教训,之后设置避难所时会装上隔板和帐篷等,以确保灾民隐私。中央政府也要求地方自治政府必须在避难所储备必需品,像是防灾食品、便携式厕所和纸尿裤等,以备万一。
救灾方面,日本在1995年6月创设「紧急消防援助队」,每当发生重大灾害时,就会集结全国消防队赶往灾区,立刻就能以直升机和重型机具展开搜救行动,至今已出动40次以上。日本也在2005年发展出「灾难医疗救护队(DMAT)」,能在重大灾害发生48小时内投入行动,曾在熊本地震等灾难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