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导,西方汽车产业为了摆脱中国稀土,采取二种路线。第一种是在中国之外,寻找新的稀土来源;第二种则是釜底抽薪,干脆改用「不需要」稀土的汽车零组件。
以特斯拉Model Y的电动马达来说,光是一辆车就需要约2.5公斤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目前几乎完全受制于中国的稀土来源。
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正积极研发不需要使用中国稀土的汽车合成材料。虽然已有初步的成果,不过这种材料来源目前只能从来自外太空的「陨石」提炼,获得难度不低于购买中国稀土。
德国BMW车厂则是已经生产出了不需要钕(neodymium)或是其他稀土的马达,就靠著马达内部的电流产生磁场,不需要稀土制成的电磁铁。不过,缺点是马达变大了、汽车变重了、能源效率变差了。
所幸BMW预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明年夏季可以安装新一代的电动马达,能够改善现有的缺点。
至于美国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除了试图研发不需要稀土的汽车零件外,也与美国加州的稀土工厂MP Materials合作,承诺购买MP Materials生产的稀土磁铁。
不过,通用汽车坦承,相关成本会比购买中国稀土磁铁为高,也担心中国会以倾销战的方式,低价销售中国稀土磁铁,导致MP Materials的稀土磁铁不符成本效益。
通用汽车总裁罗伊斯(Mark Reuss)日前表示,最好的状况就是完全不用稀土生产汽车零件,不过「我们该如何透过工程设计摆脱这种依赖呢?」
纽约时报报导,截至目前为止,研发出不需要稀土的汽车零件或是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就像是寻找「汽车圣杯」(Auto Holy Grail)般,止于传说,仍在寻找中。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