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lert 报导,运动是治疗骨关节炎等慢性、致残性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实际上真正接受运动治疗的患者非常有限。

根据爱尔兰、英国、挪威与美国的医疗研究,仅不到一半的骨关节炎患者获得医师转介进行运动或物理治疗,反之却有超过60%的人接受了指引中「不建议」的治疗,约40%的人甚至在未尝试非手术疗法前,就被转介给外科医师。

为什么这样的现象令人忧心?要理解这点,得先了解「运动如何影响关节」。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形式,全球已有超过5亿9千5百万人受其影响,寿命延长、久坐不动的生活型态以及肥胖人口的增加,是主要推手。

但若能经常运动,人体其实能在生理与生化层面上「保护自己」,减少发病与恶化的风险。骨端覆盖的软骨是一层坚韧且无血管的组织,它的养分来源全靠「活动」。

就像海绵一样,当我们行走或承重时,软骨会被挤压出液体,再吸入新的养分与润滑液。每一步动作,都能让养分循环、维持关节健康。

因此,把骨关节炎单纯视为「磨损性退化」的说法并不正确。

关节并不是会被磨平的轮胎;相反地,它是「磨损与修复」交替的过程,而「规律的运动」正是维持修复机制与关节整体健康的关键。

骨关节炎如今被视为「整体关节疾病」,不仅影响关节液,还包括骨骼、韧带、肌肉与控制动作的神经,治疗性运动针对这些面向同时发挥作用。

例如,肌肉无力是骨关节炎最早期的征兆之一,可借由阻力训练改善;已有明确证据指出,肌肉无力不仅会提高发病风险,也会加速恶化。

透过神经肌肉训练课程,患者能强化动作控制、平衡与稳定度。这类由物理治疗师带领的团体课程,已证实在结束后12个月内,疼痛、关节功能与生活品质都有显著改善。

运动对全身皆有益,目前已证实能改善超过26种慢性疾病。

在骨关节炎方面,运动不仅强化软骨与肌肉,还能减少发炎、调节代谢与荷尔蒙变化。肥胖是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并非仅因体重造成关节负担,而是因血液与关节组织中的发炎分子会加速软骨分解。运动能在分子层面上降低发炎指标、减少细胞损伤,甚至改变基因表现。

目前尚无药物能改变骨关节炎的病程。关节置换手术对部分患者来说可改变人生,但毕竟是重大手术,也不一定人人成功。

运动的副作用极低,却能带来多重健康效益。

骨关节炎并非单纯的「关节磨损」,而是受到肌肉强度、发炎、代谢与生活型态影响的综合结果。规律且有目标的运动,能同时解决这些问题,保护软骨、强化关节,并促进全身健康。专家强调——在考虑开刀之前,「动起来」仍是人类现有最强效的疗法之一。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安静能系望」五字诀 陪花莲灾民与「铲子超人」走出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