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方向来看,远赴花莲光复灾区协助铲泥的「铲子超人」,似乎拥有不少长寿特质。

研究共同主持人、爱丁堡大学老化与个体差异专家莫图斯(Rene Mottus)教授表示,团队并非仅从「外向」或「尽责」等广泛人格类型切入,而是仔细分析人们在性格问卷中如何描述自己。结果发现,这些看似平凡的自我描述,其实默默预测了谁能活得更久。

莫图斯指出,形容自己为『活跃(active)』的人,死亡风险显著较低,约减少21%,即使控制了年龄、性别与健康状况等因素后,依旧如此。他说,其他与长寿相关的特质还包括「有活力、有条理、负责任、勤奋、细心与乐于助人」。

研究团队追踪超过2万2千名成年人,横跨4项大型长期研究,追踪期长达6至28年。结果显示,这些具体的性格细节,比常用的5大人格特质(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更能预测死亡风险。

共同作者、爱尔兰利墨瑞克大学心理学教授欧苏利文(Páraic O’Súilleabháin)表示:「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它的精准性。人格不只是抽象的影响力,而是一连串具体行为与态度,而这些细微差异,会真实地影响寿命。」

换句话说,长寿不仅与外向有关,而是要开朗、勤奋和乐于助人。

相对地,研究也发现,经常焦虑、情绪化或容易不安的人,死亡风险较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假期失控饮食超危险 医揭「这些脂肪」恐一辈子甩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