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报导,在台湾近海发现的这块男性化石是下颚的一部分,上面还有5颗牙齿,科学家无法从中采出DNA,但依据先前研究的化石,发现两个已知丹尼索瓦人(Denisovan)特有的蛋白质变异体,而不属于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或现存的智人(Homo sapiens),确认这块颚骨属于「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是已灭绝的古人类族群,约生活于距今约38万至5万年前,与尼安德塔人为近亲,两者约在40万年前从共同祖先分化。

中央社报导,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发布新闻稿,科博馆研究员张钧翔、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海部阳介,延续10年前展开的研究,携手国际团队透过「古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馆藏澎湖原人化石原来属于「丹尼索瓦人男性个体」,证实丹尼索瓦人曾分布至台湾。

澎湖原人下颚骨化石来自台湾海峡澎湖水道,渔民在进行底拖作业所捞起,年代距今约在19至13万或7至1万年,具有直立人特征的台湾最古老人类化石。该研究由张钧翔与海部阳介教授共同发表,2015年登上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当时尚未成功提取古DNA等遗传讯息。

在此之前,丹尼索瓦人化石仅在亚洲北部西伯利亚与西藏被发现,基因组研究曾推测丹尼索瓦人与智人的基因交流可能发生在东南亚,这项研究结果直接证实丹尼索瓦人曾分布至台湾。揭示亚洲古人类演化与迁徙历程的复杂性。

研究刊登在「科学」(Science)期刊。

目前已在3个地区证实发现丹尼索瓦人化石,分别是澎湖水道的颚骨、俄罗斯丹尼索瓦洞穴的牙齿和一小段指骨碎片,以及中国甘肃省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的颚骨和肋骨碎片。此外,根据形状来看,寮国眼镜蛇洞穴(Cobra Cave)的一颗臼齿据信也属于丹尼索瓦人。

这显示丹尼索瓦人住在欧亚大陆的辽阔地区,从丹尼索瓦洞穴到澎湖水道约有4500公里远;另外也显示他们能适应非常不同的环境,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山区、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带,到温暖的寮国和台湾的亚热带海岸线。

研究共同作者、哥本哈根大学分子人类学者维尔克(Frido Welker)说:「因此丹尼索瓦人一定是能适应很多不同的居住地类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川普又「高抬贵手」?苹果、辉达破涕为笑 iPhone等电子产品获关税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