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主张提高关税能促进美国制造业与就业成长,在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初期,他再次利用关税作为谈判杠杆。然而美联社预估,这些关税命令持续下去,将使美国通膨问题加剧,消费者面临家具、电子产品等日用品价格上涨困境。

对中国而言,CNBC近期走访中国广东省的制造业重镇,发现当地工厂已经开始为潜在的关税威胁做准备。以下是三大重点:

1. 关税威胁已推高美国消费者价格

为了抢在川普关税实施前出货,中国家具商Harry Li(哈利·李)决定将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数量加倍,并囤积在美国仓库。

然而,这项策略即使川普关税政策尚未明朗,也会使他的商品价格至少提高10%。

哈利·李的公司有将近 80% 的桌子和大型家具是销往美国,他表示:「我只能提前出货,承担更大风险。」他计划先将这些额外库存存放在美国,直到川普的关税政策更明确。

2. 中国工厂采取应对策略,寻求避税方案

除了囤货,哈利·李也考虑避开被加征关税的产品,转而出口未受影响的商品。

在广东省的广州工业区,一家水质净化器制造商 Tesran的创办人Zheng Yu(郑宇),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生产基地,以便绕开关税。

郑宇计划在第三国设立装配线,设备和零件仍从中国采购,但会聘用当地员工进行生产。

他目前考虑的生产基地包括越南、马来西亚和墨西哥,但最有可能选择杜拜,即使成本将比在中国生产高出30%。

郑宇表示,「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我们早就想转移市场了,川普的关税只是推了我们最后一把」。

此外,他的公司也和美国客户洽谈分摊关税成本,希望至少让美国买家承担一半关税,以减少自家公司的损失。

3. 中国工厂的临界点:美国消费者恐面临更少选择

CNBC访问的多家中国制造商都表示,他们有一个「关税临界点」,当关税达到20%到60%之间,他们可能会完全放弃美国市场。

郑宇提到,如果川普实施全面性关税,使得杜拜的生产成本增加,那么他的公司将直接退出美国市场。

在广州,护肤品制造商 Leng Rong(冷荣)对未来感到忧虑。他的公司 Keni 曾在川普第一任期内遭受超过20%的关税,导致公司大幅亏损。

由于毛利率本来就不高,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的价格。

冷荣表示,「过去,我们都认为美国市场是全球最好的市场,所有人都想进去卖东西」,「但现在,面对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友善的政策,美国市场的吸引力已经降低了,这真的很可惜」。

延伸閱讀:川普二度上任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贸易战开打!加拿大、墨西哥出手反击川普关税 中国「最乖」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