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新闻网报导,美国加州史丹佛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超过73,000名成年人的数据,研究了他们的生理节奏(早起或晚睡的倾向)以及实际的睡眠时间。
这项研究探讨睡眠时刻,睡眠期间,以及与心理、行为和神经发展障碍(MBN)、意欲和焦虑的关联。
研究发现,早起且早睡的人,比晚睡的早起者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而早起却晚睡的人,则有增加患神经发展障碍、抑郁和焦虑风险。
同样地,偏好晚睡且起得晚的人,也显示出较差的心理健康状态。
简言之,只要偏好晚睡,不管是几点起床,心理状态都较差。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建议,无论偏好何种生理节奏,最好在晚上1点前入睡。
研究作者表示,目前不清楚此关联性真正原因,但他们推断是晚睡行为与孤立感。
研究作者表示:「长期过于晚睡(即凌晨1点后),可能导致决策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损害,这可能与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