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帏表示,以辉达(NVIDIA)为例,H100功耗约400~700W,GB平台突破1,000W,Rubin Ultra将挑战4,000W;AMD从MI250X的500W走到MI300的1,000W,MI500亦朝同级功耗发展。
由于GPU数量提升使Rack功率大幅上升,如Hopper约40kW、GB200约120kW、Blackwell(GB300)约150kW,明年Rubin将突破200kW,Rubin Ultra更可能跨向1MW机柜。
他指出,一旦功率跨越200kW,54V汇流排(Busbar)已无法承受过大的电流负载,800V HVDC遂成为下一代GPU平台必要选项。
他引用Microsoft测算指出,54V架构需47公斤铜、800V HVDC仅需3公斤,铜耗减少超过15倍,也避免机柜因重量过高无法组装。以100MW资料中心估算,AC架构效率约88%,HVDC可达90~92%,一年可节省约360万美元成本;但云端大厂更关注的是能否支撑更高算力密度。
在供电架构演进上,他将资料中心电力架构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传统AC(54V),PSU置于伺服器内,占空间且需粗重大铜排,已难支撑高功率AI伺服器。
第二阶段是未来三年主流的过渡型HVDC:将PSU、BBU抽离至Power Rack,并把Busbar提升至正负400V(800V),大幅降低电流并改善散热,同时不需更动资料中心前端交流基础设施。
第三阶段为采用SST(固态变压器)HVDC最终型态,可直接把10kV中压电网降为800V DC,但需重塑整座资料中心,预估最快2028年后才可能在新建据点落地。
供应链方面,他指出,虽然Schneider、Eaton等国际电力大厂已切入HVDC,但能同时提供「电力电子+资料中心基础设施」整合方案者不多,目前以台达电、光宝科、Vertiv与Flex最具代表性。
台达电800V HVDC Power Rack已可支援1.5MW,并优先供应大型ASIC客户,将在2027年随Rubin Ultra同步放量;光宝科则已于2025年第四季出货400V、100kW样品,预计2026年第一季验证完成后量产,并同步开发800V版本。
群电、广达等台厂也积极强化北美产能,力求在HVDC需求爆发前「提前6到12个月」备妥产能。
GPU功耗提升也推动PSU瓦数快速上升,从10kW迈向12kW与30kW。杨少帏指出,GB300将导入12kW PSU,VR200也确定采用12kW,30kW PSU更将成长最快。他透露,最新12kW PSU拆解已在LLC副边全面采用GaN,预期12kW与30kW PSU中宽能隙(WBG)半导体渗透率将突破90%,显著推升PSU价值。
在供电安全方面,BBU(电池备援)与超级电容模组(CBU)成为AI伺服器标准配备。TrendForce预估2025年BBU市场规模达5.3亿美元,ASIC伺服器渗透率近100%,NVIDIA平台也将在明年提高采用比例。超级电容则以EDLC为主流,可平滑GPU尖峰波动、避免干扰电网;Meta已确认在下一代HVDC Power Rack采用EDLC,其余CSP仍在测试阶段。
杨少帏总结,AI让资料中心正式跨入兆瓦级机柜,HVDC势在必行,2025~2027年将是Power Rack与12kW/30kW PSU放量关键期,台厂因具备验证与整合能力,有望在HVDC供应链中取得关键地位。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