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宗杰表示,台积电过去与国内部分特殊化学与特气厂商虽有合作,但多数仍落入国际大厂体系,主要瓶颈在可靠度与量产能力未达国际标准。他强调,相关材料虽然量小但附加价值高,只要台厂能补上量产品质差距,仍具在高阶封装供应链占位的空间。

柯宗杰指出,台湾最大优势在于距离近、反应快,从工业区到工厂只需几分钟,合作与技术导入远较跨国供应链敏捷。因此,台积电支持建立先进封装材料与设备验证平台,促进国内业者与学研机构整合,让具备转型意愿的台厂能参与早期开发,抢攻高附加价值市场。对于人才不足,他认为企业全球化布局将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流入,若能形成完善先进封装生态系,不仅提升供应链韧性,也将成为台湾半导体下一个成长引擎。

柯宗杰指出,台积电将延续创办人张忠谋倡议的「大同盟(Grand Alliance)」精神,与客户及供应商建立高信任、双赢合作模式。面对新产品与新材料导入,台积电与国内外伙伴共同开发、共同验证,并在最先进节点提供支援,以便逐步建立更稳固的全球供应基础与市场机会。

他提到,先进制程演进速度加快,驱动台积电在台与海外同步扩产,但国内外扩厂环境差异大,供应链整合与弹性因此面临更高门槛,也是检验供应伙伴能力的重要关卡。此外,ESG与减碳要求持续升高,企业必须把效率、品质与碳管理一起纳入决策。

谈到海外建厂,他感谢台湾供应商勇于前进,在当地设厂或设据点,跟著台积电一起打拚。他坦言,部分关键物料在海外难以就地取得,需从台湾供应,并克服品质、运输等挑战;这些实战经验也让双方在流程与标准上加速磨合,有助强化全球供应韧性。

在减碳与循环经济方面,台积电与供应商参与政府推动的「1+1扩散」模式,由主导企业带动多家供应商、再向上游扩散,并在制程设备改良上提供资金支持,以降低伙伴负担。实际上,已有台厂与台积电合作实施化学品循环回用,从电子级化学品进厂、使用后回收再生,再回到符合电子级规格投入生产,对碳排减量已有实质成效。

面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他强调台积电与供应商同步推动在地化与策略性备库存,避免供应链出现任何一个缺口,这不只是台积电的任务,更是整体产业链共同面对的系统工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积电飙1500元天价!台股一度攻上2万8 终场收27,993.6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