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多岁的杨哲玮,年轻时曾在上海创业开餐厅,2012年回台创立「开丼」,已今已13年。回想到在上海创业的那段青涩岁月,他说在那个年代中国经济正在成长,「我是应届刚退伍,想要去成长中的市场闯一闯!」凭著这份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杨哲玮在上海3年期间,开了3间店。

他回想当时的自己,在没有任何资金及背景下,很幸运地生存下来,但是想继续拓展却遇到瓶颈,刚好那时台湾餐饮业正在蓬勃发展,有一些IPO或餐饮集团化,「我觉得历练够了,没有被打倒,所以回台重新创业。」

杨哲玮,从小在父母耳濡目染下,血液里留著「创业DNA」。彭欣伟摄
杨哲玮,从小在父母耳濡目染下,血液里留著「创业DNA」。彭欣伟摄

「人生永远有新挑战」 开餐厅真是九死一生

杨哲玮说「自己的人生永远都有新挑战」,当时的他带著希望回到自己熟悉的台湾主场,从头开始创业。2012年回台至今已13年,他现在统整自己的「创业人生」分享说,曾经遇到创业期、疯狂成长期、成熟衰退期以及疫情,经历创业并透过企业合作,「从单店到集团化我都碰过,可以说我吃过全餐」,弦外之音也包括在餐饮界打拼的这些年,什么景况、什么苦的「全餐」他都吃过。

他坦言「开创新品牌我也不是每一次都成功,说实话开餐厅真的是九死一生!」他回忆起曾开过一个「以龙虾为主题」的特殊主题火锅店,物料都要进口及处理,为了新鲜因此都要当场处理食材,也因此处理成本非常高。

他表示,这家店开在社区里,「虽然我们有一个很好的龙虾货源,很有好的食材,但我们也不想卖太贵,结果利润无法支撑,开了半年到1年,我们撑的很辛苦也试著努力调整」,当时也快碰到疫情了,后来就结束营业了。

他现在冷静地分析这段创业失败经验,他说市场定位错误或有问题,开餐厅还是回到品牌定位,虽然当时有很好的龙虾货源,但要把它包装出新的、好地点、市场客群,「这件事真的满难的!」

杨哲玮认为餐饮业的灵魂是「人」,经营一家餐厅就是要打造成「创造回忆的地方」。彭欣伟摄
杨哲玮认为餐饮业的灵魂是「人」,经营一家餐厅就是要打造成「创造回忆的地方」。彭欣伟摄

餐饮业成功的因素是市场定位

谈到创业至今的成功经验,新冠疫情让不少餐饮业谈疫色变,杨哲玮却是以疫前创立的「开丼」为例,他表示2013年创店后,中间经历成长碰壁、营收逐年衰退、店数减少等困境,就在创店即将满10年之际却遭遇了新冠疫情来袭,「我感谢老天给我们压力,让我们没得回头,只有改变,让品牌一定要往下走!」也就是做了这个破釜沈舟的决定后,「我们开始重新定位品牌」,后来每家店反而成长了30到50%甚至翻倍,他还许了下一个10年的计划,透过调整logo及菜单因应世界变化。他说:「当时在餐饮业做了快10年,如果不是遇到疫情,我也不会下那么大的决心!」

一样是创业,为何「以龙虾主题」火锅店是以失败收场,「开丼」却变成他坚持下去的成功经验?杨哲玮分析这当中关键因素。他表示「龙虾主题」火锅店定位不明确,一开始的市场定位就不对,再做下去是浪费团队的时间,他认为「选择比努力重要,我们的价值在肉、酱汁」,如果开店的定位对了,就会不自觉的有3至5家店继续开下去,此时即便碰到市场挑战也要坚持住,「开丼」当时已开了12至13家店,对于团队、消费者都有责任,也不是说停就能停。

他表示,一开始当然是从经营一家餐厅,开一家成功的餐厅开始,而餐厅是品牌的起点,然后是IPO,「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简单」,但是要不断调整思维,他不讳言「每一天都想放弃!」他受访当天早上还在思考,创业对他而言,就像是条不归路,但一家店能否成功,要靠团队,他想带领团队重新调整,把不可能的事情完成,「我们没有放弃的资格。」

对于开创新品牌的关键,杨哲玮认为有三大关键点。彭欣伟摄
对于开创新品牌的关键,杨哲玮认为有三大关键点。彭欣伟摄

开创新品牌三大关键点 餐厅的灵魂是人

对于开创新品牌的关键,他认为有三大关键点:第一是要思考自身有何优势,「因为想开店的人太多了,我们也不是唯一想做的人」,一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及见解。第二,他表示推品牌时可以把时间点拉长,以前他会希望开一间爆红店,瞬间让大家知道,现在则希望可以开可以开很久、开很多家的店,可以一直在这个市场长长久久复制的店,让更多消费者可以一直吃到。

他表示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餐厅的灵魂是人,如果经营团队没有找到适合的店长、主管或干部,一间店开了3至5年看似简单,每天都做重复的事,没有合适的人才投入品牌开创,不论规模多大的店,「消费者来这家店,服务的店长或主管不了解客人的口味,这顿吃的不开心」。

杨哲玮说,餐饮业的挑战越来越多,「这一场疫情是对每一家餐饮业的总验收」。彭欣伟摄
杨哲玮说,餐饮业的挑战越来越多,「这一场疫情是对每一家餐饮业的总验收」。彭欣伟摄

「餐厅就像舞台」 每天做一样的事但无法复制

他强调,开一家店虽然每天都做一样的事,但其实每天都是无法复制的,「餐厅就像一个舞台,包括料理的火候等,无法预录,这个舞台是一群我们这些训练几百小时的职人,每天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餐点。」

面对疫情、缺工、通膨等,餐饮业的挑战越来越多,杨哲玮认为「这一场疫情是对每一家餐饮业的总验收」,因应缺工要推动自动化或机器人,是每个餐厅老板心里的痛,但他还是强调,最重要的还是「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培养人才,不是员工需要钱或工作,而是让员工想加入、想学技术、想成为一份子,让员工有阶段性的成长及发展,就像跟了他20年的核心团队,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继续发展,核心团队跟著他并肩作战,如今已撑过大大小小的成长阵痛期。

很多人开餐厅是因为自己喜欢料理,对于杨哲玮来说,他说自己一开始并不太会烹饪,而是投入了这一行之后,慢慢才开始学习,他还记得开第一家店时,他在店里从洗米岗位开始学起,包括洗米的水、温度、手势的细节都要留意。

杨哲玮给自己的期许是去一个成长中的市场且永远都有新的挑战,不断突破一道又一道的关卡,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彭欣伟摄
杨哲玮给自己的期许是去一个成长中的市场且永远都有新的挑战,不断突破一道又一道的关卡,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彭欣伟摄

餐厅要打造成「创造回忆的地方」

回到创业的初衷,杨哲玮认真的想了下说,父亲是创业家,母亲则擅长料理美食,他从小看著父连续不断地创业,看父亲把团队像部队一样串连起来及分工,小时候的他心里想「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创业」。此外,母亲擅长馆做很多好吃的美食,他的第一家店还把妈妈的口味带入产品当中。

他认为经营一家餐厅就是要打造成「创造回忆的地方」,客人在店内庆生、求婚等,留下开心的笑容,餐厅有了这一群对的人,才有温暖,他带领著自己的核心团队,不断地调整因应变化,不断接受挑战,希望创造出1+1大于2的综效,「有对的人、有好的团队,这些都是无法取代的,最后得利的其实是消费者。」

杨哲玮给自己的期许是,希望去一个成长中的市场且永远都有新的挑战,不断突破一道又一道的关卡,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对于创业的这15年,他给自己只打了59.9分,他解释说这是「无限逼近及格但没及格」,这个分数就是他给自己的目标及责任。

在国内餐饮业澎蓬勃发展的状况下,他对台湾的餐饮市场有信心,他认为台湾人爱吃且懂吃,做出好品牌大家都会喜欢及买单。但他却常劝说朋友「千万不要」投入餐饮业「千万要三思」。若要对15年前那个初出茅庐创业的自己说句话,杨哲玮说,他想对2009年才25岁的他说:相信自己、不要放弃,那些经历过的很多挑战都是值得的,撑过去就对了!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股暴涨371点 台积电劲扬31元收9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