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AI模型将根据用户的观看类型、互动行为与帐号使用年资等讯号进行判断。YouTube表示,若使用者认为被误判,可选择上传政府核发的证件、自拍照或信用卡资料进行验证。不过此举也引发用户隐私疑虑,有人质疑「只是看动画就被当小孩」,对将个人资料交由科技平台处理感到不安。

若用户不愿提交验证资料,帐号将持续套用预设的青少年保护机制,内容包括仅显示非个人化广告、启用「休息一下」、「就寝时间」提醒、留言与上传影片时显示隐私提示、降低重复观看可能有害影片的推荐,以及无法观看限制级内容。

除了观众端体验改变,创作者也可能受到影响。若观众被AI重新分类为未成年,该帐号所上传的影片将预设为私人,并无法在直式直播中接受「赠礼打赏」。此外,由于非个人化广告投放的限制,可能导致部分创作者广告收益下降。YouTube强调,整体影响有限,并将持续投入创作者生态,提供多元获利管道。

官方也补充,目前YouTube Analytics的观众年龄报告仍依据使用者填写资料,尚未反映AI年龄预测的结果,预计未来将进行更新,以提升数据准确性。

这项政策被视为科技平台导入AI年龄辨识的重要转捩点,然而在个资风险与误判机率仍存的情况下,如何在保护青少年与维护隐私之间取得平衡,势必将成为后续关注焦点。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中华电信语音大当机扩及全台 官方宣布补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