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科技基金会(AIF)董事长詹婷怡表示,AI导入不仅是技术应用,更关键在于组织文化与资料治理的变革。AIF自成立以来,持续从资料治理、AI教育到企业实务导入进行调整,连续四年进行产业AI化调查,并与Google Cloud、高通合作,深化AI落地的实务探讨。詹婷怡强调,AI应与企业目标、员工职能整合,从数位转型迈向全面AI应用,形成再创价值的动能。
经济部产业发展署署长邱求慧指出,AI推动已是政府施政重点,面对国际变局,唯有强化产业竞争力才能应对挑战。邱求慧表示,不同产业对AI需求落差大,服务业聚焦行销应用,ICT产业则重研发创新,显示AI需精准导入。邱求慧强调,AI人才缺口仍是首要挑战,政府已宣布五年培育20万AI人才,并修法推动投资抵减及「百工百业AI辅导计划」,期望台湾在AI应用与软体领域持续精进,提升国际竞争力。

本次调查显示,台湾企业在AI导入上进展有限,近七成仍停留于初步认知阶段,且多聚焦于云端生成式AI,对具即时性与隐私优势的边缘AI(Edge AI)了解不足,成为转型关键瓶颈。报告指出,在AI化三大指标中,以「技术应用」成长最明显,平均得分47分,资通讯产业表现居冠;然而,「人才培育」得分仅31.5分,且有47%企业尚未规划AI人才策略,显示整体AI转型基础仍须强化。
AIF执行长温怡玲强调,台湾产业面对全球贸易秩序重构,若要维持竞争力,现在正是加速导入AI的关键时刻,不应再观望等待。
AIF连续三年调查显示,企业AI成熟度可分为Unknowing、Conscious、Ready与Scaling四个阶段;今年与高通合作的调查指出,近七成企业仍处于Unknowing与Conscious阶段,代表多数企业尚未启动导入计划或仅停留于基础认知,真正进入实作并扩大应用的仅占三成,三年来比例几乎未变,显示推动AI仍面临结构性瓶颈。不过,处于Unknowing阶段的比例略降,Conscious阶段则略升,反映企业对AI价值的关注提升,但仍难跨越实务落地的门槛。


中央大学教授蔡宗翰表示,现在正是企业AI转型的关键时刻,边缘AI的出现为台湾产业带来新契机,但也挑战我们是否拥有足够且具备跨端应用能力的人才。未来的AI工程师不仅需熟悉云端大型模型,也要能设计适用于终端装置的小型模型,并将其整合进实际应用场景。
高通副总裁刘思泰指出,台湾拥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产业与强大的ICT生态系,可望加速装置端AI的普及与落地。他指出,在装置上运行AI能带来更高的隐私与安全性、降低营运成本与能耗,并可在高效、低延迟的环境下实现更个人化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台湾产业在AI装置竞争力的全球优势。
随著模型蒸馏(Model Distillation)技术进展,AI模型已变得更小巧高效,可直接应用于手机、车载与PC等终端装置,带动边缘AI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模式,也有望协助企业突破技术门槛、加速导入应用。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知道该做却无从下手」的困境,AIF宣布推出新版《AI应用指引》,依据企业AI成熟度提供分阶段导入策略与实作建议,并同步发表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AI平台工具,降低导入门槛,帮助企业从认知起步、迈向落地实作,实现数位转型与智慧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