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川普政府自2月起陆续对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加征关税,中国商品税率甚至调高至125%,不过,除了这些国家之外,所有进口商品的10%基准关税已经生效,对等关税则获得90天缓冲期。回顾这波对等关税冲击,4月初期间,企业与消费者因政策不确定性暂停采购与出货,全球供应链陷入「供需休克」状态,加上美国经济数据出现恶化迹象,市场一度出现类似2020年疫情初期的「Melt Down」现象。

虽然对等关税暂缓,但法人认为,全球经济已难避免下修风险,若是对中国125%关税全面实施,将导致全球GDP下降0.56个百分点,美国经济成长率则将跌破1%,并持续影响至2026年。同时,通膨压力升温,预估今年CPI将升至近4%,可能阻碍联准会降息时机。

法人认为,川普将普遍性关税上调10%,若台湾承担50%成本,今年经济成长率将下修0.4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附加价值将衰退近1%。虽有部分转单效应有望稍作缓解,但无法完全抵销出口与成本双重冲击。此外,川普政府仍可能针对半导体、药品与铜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虽然考量美国本土产能情况,进度可能拖延,但仍有潜在风险。法人评估,川普关税战虽然带来4000亿美元税收,其目的是补足未来10年4兆美元减税的财政缺口,包括企业税下修至15%、个人减税延长等,后续财政政策仍存高度变数。

法人分析,川普「制造业回流」与去中化供应链政策,将进一步重塑全球制造结构,台湾厂商如台积电、鸿海、广达等在美国品牌中的深度整合优势,将成全球供应链重整中的重要支点。

事实上,自美中贸易战开打,加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台商积极外移产能,东南亚成为首选。然而,川普政府对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地课征高达17至49%的关税,一度让台商原本分散中国风险、配合新南向与「友岸外包」趋势的布局几乎做白工而伤透脑筋,随著对等关税宣布暂缓90天,除了中国以外的国家获得喘息机会,但是川普力推的「制造业回流」以及避免洗产地疑虑,既然南向、西进受阻,东进美国就成为趋势。

从台湾AI伺服器供应链布局来看,广达对美国子公司增资2.3亿美元,升级Fremont与田纳西州厂房;鸿海则投资逾3亿美元取得美国8家子公司,并于休士顿购入土地与厂房,扩大制造据点;纬创则新设子公司WIUS,计划以不超过5000万美元取得美国土地与厂房,并发行海外存托凭证强化资本。英业达与仁宝也积极评估德州投资。

其实早在2020年台积电宣布赴美投资亚利桑那州建厂时就已经展开。然而,根据媒体调查指出,第一阶段建厂进度不如预期,加上美国当地高昂的营运成本,使得供应链从原本的期待转为保留,甚至出现部分厂商转往日本熊本设厂的情况。

不过,随著台积电今年3月初宣布大手笔加码投资美国1000亿美元,这股东进气势再次升温,像是由家登领军的德鑫大联盟也表态,将配合客户持续在美日扩张,只要有需求,就会提供全面支援,加快海外布局脚步。

延伸閱讀:关税战停90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汇丰旅人卡升级首推「兑换即时入哩」 推最优1元=1旅游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