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投信国内股票投资部主管姚郁如表示,川普总统将关税当做与各国协商的武器,因此方向虽然不变,但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暂缓或缩减课征范围的情形,成为干扰市场的主因之一,即将在4月2日起课征的对等关税若能就此确定,各国要付出的成本可以一次计算出来,即使短线可能不利台股,却也是利空出尽的机会。不过,实际的情况仍要再观察,毕竟以川普多变的性格,加上关税本来就是美国政府协商的工具,对等关税的变数与对市场的影响恐难立即结束。

从基本面来看,日前OECD下调今年全球GDP成长预估,主要是反映贸易与关税的问题,不过实际下调幅度不大;主计处预估台湾2025年的GDP成长率为3.14%,虽然低于2024年的4.59%,但若与2017年以来的成长率相比仍维持在均值,整体而言处于温和成长。资金面部分,外资今年以来仍延续去年的卖超,主要反映市场趋避风险的心理。至于评价面,统计显示台湾企业营收来自于美国的比重逾30%,明显高于亚洲其他国家,显示台股受到美国经济及市场的影响较大,台股的P/B也位于相对偏高的位置,当投资人在降低风险时,台股比较容易成为卖出的标的。

姚郁如指出,中国AI模型DeepSeek推出后,因宣称成本可大幅降低,一度引起市场疑虑,惟若依据杰文斯悖论(Jevons Paradox),当AI模型的成本降低时,可望带动更多的应用并进而刺激需求增加,整体的市场规模仍持续成长。根据IDC统计,2023~2028年全球生成式AI与其他AI支出金额(例如边缘AI)的年均复合成长率(CAGR)为32.8%,生成式AI虽然仍是带动成长的重心,不过自2025年起,其他AI的支出金额也将明显增加甚至有望倍数成长。

因此,在AI主题的投资范畴也将进一步扩展至边缘AI的终端应用,例如AI PC与AI 手机等,更长远的应用如人形机器人,现在的成本仍高,但随著未来成本逐渐降低,人形机器人的使用有望从企业端推展至家用,带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台湾受惠的部分较有限,可以持续关注其发展。CPO/矽光子等光通讯产业是另一个未来将高速成长的趋势,虽然今年下半年有望见到CPO封装的产品推出,但量产最快要到2026年才有机会看到,目前整体产业链尚未成熟,须持续关注。

传产股方面,可以留意的标的也相当多元,包括政策支持以及受惠AI趋势带动用电需求的绿电与电网,以及库存已至相对低档、未来有望受惠需求成长的成衣、制鞋及自行车等,金融股方面,不少金控企业的放款以及财富管理部分的手续费收入有明显的成长,随著2026年保险业将采用IFRS17(国际财报准则第17号公报),将影响金控的资本适足率或净值等表现,须加以筛选。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美国对等关税倒数  台股大涨逾500点重回21000点 台积电涨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