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投信投资长郑立诚表示,股神巴菲特曾在书中传授给子女自身的投资经验,提到要学会用40美分买1美元的东西、安全第一赚钱第二、是危机也是商机、耐心是获利的好习惯,以及重视企业的管理品质等多个熟为人知的投资心法。但看过书不代表就能成为少年股神,郑立诚认为,家庭教育才是关键的核心,给他鱼吃真的不如给他钓竿,特别是这阵子小朋友刚领了红包,正是「机会教育」的好时机。
郑立诚说明,第一步要从理财工具学起,由爸妈带著孩子手把手认识何谓股票、什么是保险,基金怎么投资的?甚至路上各种金融机构的识别和功能说明,都很适合做为亲子理财教育的一环。
孩子一旦开启对理财的兴趣,郑立诚认为,第二步就可以试著「沙盘推演」,跟小朋友一起选择投资工具、设定投资金额、投资方式,以及时间规划等,例如选择一档ETF,设定三个月或是半年的时间,用当初投入的金额试算,每个月从本金、绩效、甚至领息金额等,来推估投资报酬,让孩子真正「有感」财富的增减,省思每一行动下的结果,加以培养判断日常消费时的想要和需要,锻炼一颗富脑袋;家长也能在教导的同时,重新审视自我财富规划,为退休基金做准备。
国泰台湾领袖50(00922)基金经理人苏鼎宇则用定期定额试算,他举例如果每月扣款10000元,年化报酬率假设是8%,以截至持有年的最终月底计算而得的历史报酬,用同年龄甲和乙的投资案例说明,甲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理财教育,刚出社会时,他每月存下1万元进行定期定额投资,持续了10年。之后他不再存钱,但保留前10年的投资,让资金继续滚动。而乙则在前10年过著月光族的生活,直到30岁才开始每月存1万元,持续定期定额投资到60岁。
结果如何?甲仅投入了120万,乙则投资了360万,乙的投资金额是甲的三倍,但两人到了60岁,甲的资产累积到1,824万元,而乙则是1,417万元,考量投入成本不同,甲比乙多赚了647万元。尽管乙存钱的时间长达30年,却仍比不上甲因早期投资所累积的复利效应。苏鼎宇表示,从案例可以了解,理财的关键不在于存多少,而是「开始得够早」,他也看好今年台股多头向上趋势,市值型ETF如00922,网罗台湾大市值的优质龙头企业,很适合做为孩子们的第一档入门基金,提醒爸妈们,及早跨出第一步,才能在学习养成黄金时期,共同打造全家的金钱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