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官网介绍,18A制程相较于Intel 3制程,在每瓦效能上提升15%,晶片密度提升30%,进一步推动半导体技术发展。这项技术是北美首个2奈米以下的先进制程,为客户提供更具韧性的供应选择。

英特尔说明,18A制程的核心创新之一是采用PowerVia晶背供电技术,有效提升密度和电池利用率5%至10%,并减少电源传输造成的电阻效应,使ISO电源效能提升最多4%。相较于传统前置供电设计,该技术显著降低内建电阻(IR)损失。

18A制程采用RibbonFET闸极全方位(GAA)电晶体技术,能精确控制电流,进一步缩小晶片组件尺寸并减少漏电,对于高密度晶片设计尤为关键。HD MIM电容器的应用则显著降低感应电源掉落,提升晶片运行稳定性,尤其适用于生成式AI等高运算需求场景。

为确保技术顺利导入,英特尔与超过35家业界领先的生态伙伴合作,包括EDA、IP、设计服务、云端运算及航太防卫领域,加速技术普及与应用。

相较之下,台积电2奈米(N2)采用第一代奈米片(Nanosheet)电晶体技术,以提升效能与降低功耗,计划2025年开始量产。台积电说明,主要客户已完成2奈米矽智财(IP)设计并进行验证。台积电进一步发展低阻值重置导线层及超高效能金属层间电容,以持续提升2奈米技术效能。

台积电指出,2奈米制程于2025年量产时,将成为业界在密度与能源效率方面的领先技术。其采用的奈米片电晶体结构,可提升效能与功耗效率,满足节能运算需求。此外,台积电推出N2P制程作为2奈米家族的延伸,提升效能与功耗表现,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量产。

台积电更是强调,A16制程采用超级电轨技术(Super Power Rail,SPR),将供电线路移至晶圆背面,释放更多讯号线路布局空间,以提升逻辑密度与效能,预计2026年下半年量产。SPR技术亦能大幅降低IR drop,提高供电效率。此外,台积电独特的backside contact技术,能维持与传统正面供电相同的闸极密度、布局版框尺寸与元件宽度调节弹性,进一步提升密度与速度。

台积电表示,A16制程特别适用于高效能运算(HPC)产品,相较N2P,A16在相同电压下速度可提升8%至10%,或在相同速度下降低15%至20%功耗,并提升1.07至1.10倍的晶片密度。

台积电在先前法说会指出,在智慧型手机与HPC应用推动下,2奈米技术前两年产品设计定案(tape-outs)数量将高于3奈米与5奈米同期表现。也有市场消息传出,台积电2奈米已进入试产阶段,新竹宝山厂2奈米月产能预计提升至2.5万片,年底前新竹与高雄厂合计月产能将达5万片,甚至可能上看8万片。台积电则是不予置评,表示2奈米将按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其量产曲线预期将与3奈米相似。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工业富联2024年营收、净利润均创新高 AI伺服器业务年增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