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轻度认知障碍 十大警讯别漏接

掌握黄金治疗期 更守住独立自主

台湾于2025年正式迈入超高龄社会,且每年失智症新增个案数持续攀升,对家庭与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相关照护与医疗支出也逐年增加。今年台湾正式取得新型抗类淀粉蛋白标靶治疗 (Amyloid-Targeted Therapy, ATT)的药物许可,为阿兹海默症治疗迎来二十年来的重大突破。此治疗透过针对大脑中异常累积的类淀粉蛋白进行清除,首次在临床上证实能有效延缓病程,为病友与家属带来希望。这不仅是阿兹海默症药物研发历程的里程碑,更象征著治疗从「症状治疗药物」迈向「改变病程治疗」的新时代。

台湾失智症人口逐年上升 高龄化社会挑战加剧 防治刻不容缓

随著人口高龄化加剧,失智症已成为全社会必须正视的公共健康议题。根据卫生福利部委托国家卫生研究院进行的「全国社区失智症流行病学调查」,台湾2024年65岁以上失智人口约为35万人,占同龄人口近8%;且年龄层越高,失智症盛行率越高。依国家发展委员会的中华民国人口(中)推估(民国113年至130年)资料,预估2041年,失智人口恐近68万人,盛行率近10%,成长幅度惊人,对医疗照护资源与人力势必将带来重大的冲击。

台湾失智症协会徐文俊理事长说明,失智症类型中以阿兹海默症最为常见,占比约六成(56.88%)1。许多年长者在早期出现记忆力退化、理解能力变差等症状时,常误以为只是正常老化。多数病友在察觉方向感变差、记忆力衰退、情绪起伏明显等异常后才就医,平均延误约3.5年。如出现警讯,应立即就医,及早与专业医师讨论。

新型标靶治疗清除「大脑毒素」 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改写阿兹海默症治疗格局

台湾临床失智症学会徐荣隆理事长指出,阿兹海默症是失智症中最常见1,且属于可早期进行精准诊断与标靶治疗的失智症类型,主要成因为脑内毒性类淀粉蛋白异常堆积,形成斑块并干扰脑神经,导致脑部结构改变与萎缩,进而影响记忆力与认知功能。过去传统药物治疗虽无法延缓病程,但在控制症状上仍扮演重要角色。无论病程在哪一阶段,照护者所面临的身心负担始终沉重,应予以关注。

令人振奋的是,现阶段已有新型抗类淀粉蛋白标靶治疗问世,针对疾病根本机转介入,直接锁定毒性蛋白,活化免疫细胞清除斑块,减少对脑神经的伤害,进而延缓疾病恶化。此治疗有助病友延长维持认知与生活能力的时间,是提升健康余命的关键。这项突破不仅为病友与家属带来新的曙光,也改写了阿兹海默症的治疗格局,堪称是二十年来的重要里程碑。

徐荣隆理事长进一步强调,新型标靶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阶段的轻度认知障碍以及轻度阿兹海默症病友,并非所有病友皆适用,需经四项关键检查,确认是否适合:认知功能评估、类淀粉蛋白检测、脑部核磁共振、以及APOEε4基因检测。

精准诊断轻度认知障碍 把握黄金治疗期 早期介入延缓恶化 

双和医院失智症中心顾问医师暨台北医学大学医学院胡朝荣院长指出,最新国际期别指引结合临床评估以及病理报告,将阿兹海默症分为六期:第1、2期为临床前期,脑内毒性类淀粉蛋白开始堆积;第3期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毒性蛋白堆积,开始引起症状;第4期转为轻度失智,毒性蛋白堆积到影响日常生活;第5、6期则为中、重度失智,毒性蛋白扩散至整个大脑,导致神经细胞受损,加速大脑退化。

MCI恶化至轻度失智平均仅需3至5年,每年约有10%至15%的病友会进展为失智症,恶化速度不容忽视。由于阿兹海默症为不可逆的疾病,早期诊断是关键。胡朝荣院长指出,除常规认知测验、血液检查与核磁共振造影(MRI)、电脑断层(CT)等影像检查,亦可透过生物标记检测进行精准诊断,如正子断层扫描(PET)观察脑内斑块分布,或腰椎穿刺分析脑脊髓液(CSF)中的毒性蛋白含量。

胡朝荣院长即分享一名70岁退休男性科技业工程师,几年前出现短期记忆力衰退并确诊为阿兹海默症轻度认知障碍,在接受治疗并积极参与非药物介入活动后,病情尚趋稳定,甚至公司在他届龄退休后还聘请他担任了两年公司顾问。今年初,开始频繁出现重复提问的症状且心情时常感到低落,让太太既忧心与不舍。所幸,在经过认知功能测验与PET检查后,确认他还维持在轻度认知障碍,并无退化为轻度失智症。在专业评估下,他加入了新型标靶治疗的临床试验,并积极投入社交活动与认知训练,夫妻俩更一同报名参加社区绘画班,也让生活多了色彩与节奏。目前已将定期回诊纳入生活常规,太太也感动地说:「他心情好,我就开心!」而他除了感谢太太对他的忍耐与包容外,也坚定地相信自己一定会越来越好。

及早诊断有助医师准确掌握病程,把握黄金治疗期,提供合适的治疗建议,对病友维持生活品质与自主能力至关重要。

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双管齐下,多元策略延缓病程恶化

失智症风险因子并非不能改变,徐文俊理事长提醒,若能从日常生活中著手改善14项风险因子,有助于预防或延迟45%的失智症个案的发生。改善方式包含提升教育程度、矫正听力与视力、妥善控制高胆固醇、糖尿病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维持健康体重、预防忧郁与脑部外伤。避免抽烟与过度饮酒、养成规律运动习惯、保持良好社交互动,以及远离空气污染,都是促进大脑健康的重要行动。

除了积极预防,及早发现征兆同等重要。失智症的十大警讯包括:记忆力减退影响生活、计划或解决事情困难、无法胜任熟悉的事务、对时间与地点感到混淆、对视觉影像与空间关系理解困难、言语表达或书写困难、物品乱放且无法找回、判断力减弱、不参与社交活动,以及情绪与个性发生明显改变。徐文俊理事长呼吁,若自己或亲友出现上述警讯,请尽早就医、咨询专业医师,让关心成为守护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