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近视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国民健康署调查,国小一年级学童近视率已达19.8%,至小六更攀升至70.6%。其中,高度近视(度数超过500度)比例也逐年上升,小六学生中有10.3%为高度近视,国三学生则高达28% 。这些数据显示,近视问题不仅普遍,且有年龄下降与程度加深的趋势。

为了让护眼观念更生活、趣味化,并鼓励全家大小放下3C产品,走出户外,亨泰光学于母亲节在台北市立动物园举办《亲子视界大冒险 一起护眼趣!》活动,邀请大学眼科许纮睿医师说明全龄化视力照护的重要性,强调从儿童到银发族,每个年龄层都需有适切的视力保健策略。许纮睿医师指出,视力问题会出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此应从小建立正确的用眼习惯,并鼓励家庭共同参与护眼,让护眼成为一家人的长期健康习惯。

儿童近视控制新技术 智慧验配角膜塑型精准有效率

许纮睿医师表示,儿童近视控制常见方法包含长效散瞳剂、角膜塑型片、周边离焦眼镜与学童专用日抛。其中,角膜塑型片仅需于夜间睡眠时配戴6-8小时,透过物理塑型改变角膜弧度,日间即可免戴眼镜保持清晰视力。许纮睿医师举例,一名高中拳击运动员因训练时无法配戴一般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改用角膜塑型片后,在日常生活与运动时也更轻松安全;成人经过详细评估后亦可配戴,如奥运金牌2连霸「麟洋配」的李洋,在未雷射手术前也是使用角膜塑型片视力矫正。许医师也特别提醒因每个人的视力状况与生活需求不同,配戴前仍需由医师评估,选择合适自身的方案。

许纮睿医师特别强调,对成长期的学童而言,除了日常便利,更重要的是「控制近视」。孩子的近视增加速度其实很快,若没有积极控制,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将大幅提高罹患早发性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及黄斑部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角膜塑型片在台湾已使用多年,控制近视的成效显著,也是除了长效散瞳剂之外,非常普遍的选择。

随著科技进步近视防控逐渐迈向智慧化时代,家长对眼睛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专业眼健康服务也要求更高。从角膜塑型片、儿童视力管理镜片到数位化验配技术,多元的视力管理方案,协助医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并解决病人的资讯,让医疗品质更上一层楼。许纮睿医师指出,过去学童在初次评估角膜塑型的过程中,容易因反复试戴的不适及异物感而抗拒,随著高阶角膜地图仪及智慧验配新技术的导入,现今已可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角膜上10万2千个点,无须接触角膜,即可为孩子量身订制专属的塑型镜片,大幅提升验配效率、定位准确度与配戴舒适度。

许纮睿医师强调,近视控制需持续管理:除了确保正确配戴,更要定期回诊,追踪视力与眼轴长变化,才能及时调整处方、维持控制效果。切勿因暂时「看得清楚」就中断后续追踪。为了协助家长与孩子安心配戴,建议家长选择可提供24小时配戴咨询服务,针对孩子夜间初戴不适、早晨视力状况等常见问题,皆可即时联系专业团队,确保矫正过程更安全顺利,也让家长在孩子近视控制旅程中不孤单。

成人护眼有「这些」助力 定期检查别忘记

许纮睿医师提醒,成人视力保养同样不可忽视,若生活中遇到看近吃力或长时间使用3C装置时,可选配具有智能蓝光功能的多焦眼镜、舒压眼镜,纾缓睫状肌调节负担。也建议全家人可以一起养成简单护眼习惯:近距离用眼每 30 分钟休息 10 分钟、每日累积 2–3 小时户外活动、均衡摄取护眼营养,并每年 1–2 次接受视力检查。面对数位时代的挑战,「全龄化视力照护」应从家庭做起,结合先进科技与健康教育,建立持续、动态的视力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守护从学童到长者的每一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