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郑姵萱(茶名 宗萱)老师经由日本里千家十六代家元千宗室亲颁「茶道教授」证书,成为台湾首位获此殊荣之茶道老师。因此,2025年除了受邀参与里千家宗家所举行开春初釜茶会(因家丧改为「今日庵稽古始め」形式)之外,此回亦首次以茶道教授身分申请并带领宗萱茶道学苑四位学员回到京都里千家「今日庵」参与「利休忌」茶会。

「利休忌」是里千家每年例行极具代表性且全球瞩目的重要茶会,旨在追思茶道始祖千利休的遗德,并向这位划时代的伟大茶人表达崇高敬意。由于名额极为有限,能够受邀参加实属殊荣且别具意义。此次经历,深刻展现了姵萱老师在台湾推广茶道多年来累绩的努力与成果,应已获得今日庵与家元的高度认可与肯定。以下是姵萱老师对利休忌追思茶会的重点回顾。

据郑姵萱老师所述,2025年3月28日上午九时,典礼于平成茶室「听风之间」展开。床之间高挂千利休肖像挂轴,搭配以油菜花装饰的花入,气氛庄严肃穆。典礼由千玄室大宗匠致词揭幕,接著千宗室家元亲行炭手前(添炭)后练(打)浓茶,由千宗史若宗匠供奉于利休居士画像前,众人默祷,大宗匠诵念四弘誓愿,仪式隆重直扣人心。随后,家元以「各服点」(个别)方式点制浓茶,并由若宗匠传递给代表者品茗。典礼后,依往例,今日庵业躰部举行「花寄之式」(一种流程仪式)外,并选定「七事式」(七种流程仪式)中三至四种进行示范,宗萱茶道学苑一行人观赏的是「贵人清次花月之式」,历时约五十分钟。学员们虽长跪不易,仍全神贯注,展现学习之诚与敬意。

本席结束后,众人移动至平成茶室二楼「看月之间」参加副席茶会,床之间挂轴为「松无古今色」,寓意时间流转而精神不变。此席由千容子家元夫人与伊住弘美女士亲自以「御园棚」立礼(桌椅方式)款待,茶器朴雅,枣为溜茶器,茶杓铭为「法之声」,诗意盎然,呼应利休忌所传递的禅意与追思。和菓子则为里千家御用名店川端道喜制「花筏」,象征春末时节,樱花瓣随水漂流,承载对千利休的思念与敬仰。

另一副席则设于郑老师熟悉的母校—里千家学园茶道专门学校。三间茶室打通,空间豁然开朗,由业躰老师们设席款待来宾。茶室布置蕴含深意:以坐忘斋家元所喜之椭圆形「清闲棚」与方圆釜为基调,造型简约洗练,于虚实之中自见趣味。床之间挂轴为又玅斋宗匠书「云收山岳青」,笔势云雾缭绕、山岳静峻,凝结自然气象于纸上。花入为淡淡斋宗匠题箱书之古伊贺器,插以粉红含苞山茶花,仿佛春意初生。主茶碗为松本荻,铭为「四季之友」,器形厚实、釉色沉稳,仿佛将四时递嬗之美凝于一盏之中。另一幅挂轴尤令人驻足:淡淡斋宗匠亲笔绘制琵琶图,右上题有「妙音」二字,画与赞(题字)相映,如声音自纸上流出,未闻其声,心已触动。整体空间设置与铺陈,展现学园一贯的细致与沉稳,使人真切体会茶道精神于教育场域中静静流转、生生不息。

茶道会馆一楼亦特别展示利休忌主题展,参观者得以亲睹历代宗家所用之珍贵茶道具,在数寄屋建筑中细细品味,窗外枯山水庭园静谧相伴,沉浸于数百年前的茶香岁月。

学员们在茶会结束后一致表示:「能与教授一同亲赴京都参与年度祭典,不仅是一次茶道学习的里程碑,更是身心灵的洗礼。身为异国茶人借由近距离观摩正统宗家茶会的点茶、待客、水屋等流程,每一细节皆为未来修习提供珍贵养分,亲身体验『一期一会』的真谛,『和敬清寂』的精神,永难忘怀。」这样的回馈,不仅显现茶会的精神魅力,也映照出宗萱老师多年教学中静水流深的文化耕耘。

郑老师不禁想起门下长年研习茶道的学员,来自日本知名演员田中千绘,也曾分享过深刻感受:「在台湾学茶道,反而让我重新认识了日本。」田中千绘感慨道。她年轻时曾接触过茶道,却是在异地的茶道教室中,透过台湾视角重新看见日本文化。2025年1月田中千绘曾受访表示:「今年是我迁往台湾的第19年。幸好台湾有许多深谙日本文化的人,让我在异国反而更能意识到自己日本人的身份。几年前,为了拍摄一部台湾的电视剧,我饰演的角色需有研习茶道过程的剧情,因此剧组人员特别聘请郑老师指导。虽然我二十多岁时就曾接触过日本茶道,但正是透过这十几年的台湾生活,我才能从鸟瞰的角度重新看见日本文化之美。现在只要有时间,我也会去参加萱老师的茶道课,这不仅让我透过茶道传承了日本文化的奥秘,也为我提供了重新提醒自己是日本人的宝贵机会。」

最后,郑姵萱老师表示,可惜利休忌茶会当日所见实难尽述,脑中所记亦不及万一,现场亦不容摄影,只能静观、默记、深感,在那一瞬间将茶道潜移默化的感动收于心底。正如今日茶道会馆2楼待合区挂轴「拈华微笑」所蕴含的深意,茶道的真谛并非言语所能传达,而是那无声的默契与心灵的共鸣。此回系荣升茶道教授后,首次参加里千家宗家利休忌茶会,不仅是身份的转折,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开端。今后愿继续引领台湾茶人回到茶道之源,走进历史的深处,聆听那穿越时空、静默却响亮的茶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