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昕今年刚满20岁,8月23日的重启核三公投,是她首次行使公民权。小学二年级开始自学,跟著非体制内教育的「暖暖蛇青少年共学团」一起长大,长年参与公民运动。吴亚昕第一次参加反核行动,是在2011年4月30日的反核大游行,那时的她只有6岁。

面对重启核三公投,吴亚昕在8月6日社团法人台湾亲子共学教育促进会「守住孩子的未来,反对核三重启」 记者会中强调,反方关注的焦点在于「核废料处理」「核三厂位于断层带的安全性」两大议题。

吴亚昕坦言,跟黄国昌交手难免会紧张,但「最重要的并不是我跟他的对决,而是怎么样能够引起社会大众更大程度的关注。」吴认为,自己的学经历可能无法跟许多专家比拟,但自认是社会的一员,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也应被视作公民。

吴亚昕直言,起初她对于核后端、反应炉、地质断层等名词都一直半解,长大过程中渐渐了解到,核废料需要花上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年才能处置,核灾后当地的农、渔产品被世界各地拒绝进口许多年,甚至福岛这个名字本身就成为许多人心中无法抹灭的记忆与恐惧。

吴亚昕指出,台湾至今无高阶核废料最终处置方案,中继的干式贮存设施仅核一厂完工,且容量不足以容纳全台4731吨核燃料。全球唯一运作的最终处置场芬兰安克罗,从1983年选址到2024年试营运耗时逾40年、耗资310亿元,台湾连第一步都未跨出。她并质疑核三厂位于活跃断层带、设备老旧,就算重启也需多年检修与提升耐震系数,无法解决眼前能源需求。

延伸閱讀:核三重启公投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狂轰黄国昌2018反核言论!20岁吴亚昕:核废料40年来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