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8月23日投票的全国性公民投票案第21案,主文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发电厂经主管机关同意确认无安全疑虑后,继续运转?」年满18岁的国民有投票权。
今下午3时举办首场发表会,正反方代表分别为清大教授叶宗洸与台湾电力公司董事长曾文生。
针对本次「核三重启公投案」有人质疑台湾地震多不适合兴建核电厂。正方代表叶宗洸说明,台湾地震多,但台湾核电厂使用已经超过40年,没有一次因为地震而造成严重事故。全世界的核电厂,也没有一座核电厂,是单纯因为地震事故而造成致命性的毁损。
叶宗洸指出,核三厂的耐震能力耐震能力到底够不够,他准备一张图表说明,核三厂的耐震能力是 0.72G,G 是重力加速度的一个单位。台北101的耐震能力只有0.3G;北部的翡翠水库,也只有 0.4G;而核三厂有 0.72G,也就是说,核三厂的耐震能力,是台北101大楼的两倍多。
叶宗洸说,反核人士又质疑「0.72G 还是不够,应该用美国核管会『SSHAC Level 3』的方式再做一次评估。」于是台电又做了一次评估,发现即使地震强度来到 1.384G,核三机组还是可以安全停机,维持主体完整。所以地震对核电厂安全性的影响,从过去这么多年的历史来看,不只台湾,全世界没有一座核电厂是因为地震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叶宗洸续指,「那你可能会问日本福岛不是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核子事故?」叶说,是的,但那不是单纯因为地震,而是地震过后40几分钟,出现的海啸。福岛第一核电厂就盖在海边,距离海平面几乎没有高差,而当时海啸的高度达到 12公尺,但福岛核电厂的防海啸墙只有 5公尺,所以海啸就入侵了核电厂,这些紧急发电机被设置在地下室,结果因为淹水,没有办法将冷却水送进炉心,才造成炉心融毁。
叶宗洸强调,但台湾的核电厂完全不一样,紧急发电装置全部都设在地面上;核电厂设置位置本身就距离海平面超过10公尺,核三厂所在位置更高达15公尺,再加上核安管制机关要求增设防海啸墙,整体防护高度达到19公尺。根据中央大学过去的评估,核三厂地点可能遭遇的最高海啸高度约为10公尺,但核三厂早就有15公尺的基地高度,加上海啸墙就是19公尺,所以海啸根本无法造成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