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子超人救灾遭穿刺伤就医。慈济医院提供
铲子超人救灾遭穿刺伤就医。慈济医院提供

花莲慈院医疗站设置首日(09/24)诊治的全部都是内科问题,特别是有许多必须每天规律服药的慢性病乡亲,家里的药物都被大水冲走,但在灾区进入清理复原的阶段后,开始出现清理家园过程中受伤的伤患,外科诊治人数也从第一天的零人、第二天40人、第三天94人、第四天142人,再到第五天的206人(09/28单日共368位病人)。

灾后复原与重建需要时间,在这个长期陪伴的过程,花莲慈院院长林欣荣表示,我们要做对的事,还要把事情做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医疗支援不能中断。林欣荣院长除了感恩全院同仁的发心,轮班进驻灾区,设置了3个医疗站与1个巡回医疗段,同时感谢包含花莲县卫生局、各医疗院所、医药医材厂商、各团体及个人志工,还有慈济基金会、慈济志工等N个贵人协助,让花莲慈院团队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在灾区为乡亲、救灾人员,提供急需的医疗协助。

清理过程中,厚重的淤泥里什么东西都可能会有,钉子、铁片、树枝或者碎玻璃,都可能对救灾人员与乡亲造成伤害。有的民众被搀扶到医疗站坐下后抬起脚,医护团队就看到一大块玻璃刺穿民众穿著的厚底防滑鞋,隔著鞋子还是可以看到伤口渗出血液,花莲慈院骨科刘冠麟医师先仔细移除伤患的鞋袜与刺伤脚底的玻璃,确认伤口状况后,迅速为伤患完成缝合。

这几天花莲慈院医疗队在灾区现场完成了超过500例的外科手术,类似这样的外科手术,光有专科医护人力还不够,还要麻醉、消炎等药物,缝合手术的器械,伤口的敷料,以及破伤风疫苗,所以,花莲慈院团队必须随时补充各医疗站的医材,如何准备及补充对团队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花莲慈院药学部主任刘采艳表示,有些药物需要特定的保存方式,例如.破伤风疫苗就必须保存在摄氏2-8度的环境内,还要避免阳光直射,因此每个医疗站的备料数量估算很需要经验,还要准备好行动冰箱,并且随时监测温度变化,才可以保证疫苗的功效。

除了西医内外科之外,花莲慈院医疗站也整合了中医科。29日上午,在原有的三个医疗站之外,花莲慈院中医部与花莲县中医师公会,在何宗融副院长及黄辉荣名誉理事长带领中医团队,为特搜队及救灾人员加开医疗区。何宗融副院长表示,救灾人员连日投入第一线抢救,在连续三至四天的高强度任务后,很容易会出现风寒感受与肌肉酸痛等症状。中医观点认为,长时间在户外风吹日晒、汗出当风,容易使「风寒湿邪」入侵,加上肌肉疲劳,便会导致酸痛加剧。若未及时调养,恐影响后续救灾效率与身体健康。

何宗融副院长说,有很多救灾人员都想著把医疗资源留给乡亲,就忽略了自己的身体,所以,中医团队为救灾人员加开医疗区,提供针灸、推拿及药物调理,协助救灾人员舒缓不适、补充体力。同时提醒救灾人员,任务之余务必注意保暖、多补充水分与适度伸展,才能持续守护乡亲的健康与安全。

 

火線話題 | 强台桦加沙来袭

這篇報導屬於「 强台桦加沙来袭 」主題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义煮团今晚退场!中央接管灾区供餐防「便当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