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团指出,2013年行政院组织改造后,「内政部儿童局」被裁撤,至今没有任何儿少专责单位,导致政策分散又难衔接。他们强调,成立儿家署只是起点,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提升位阶」与「把统整权写进法律」。国教盟理事长王瀚阳说,只有跨部会整合变成制度,儿少政策才能真正落地,而不是靠个案协调「看运气」。
三大民团提出三方向:
第一,要把层级拉高,中长期朝「儿少家庭部」迈进,才能有效整合教育、内政、劳动、司法等跨部会问题
第二,修法明定统整权,让协作成为法律义务
第三,治理要从孕产期一路到青少年,把家庭支持、托育、早疗、保护、心理健康串成完整服务网。他们也点出台湾公共支出远低于OECD平均,更需要高位阶专责单位集中资源。
民团也肯定政府近年的努力,包括4年期儿童医疗照护计划总额达135.6亿元、27亿元打造三级儿童医疗体系、健保对0–6岁匡列249亿元,以及强化儿少心理健康服务。像幼儿专责医师制度已有超过2500位医师、近1,200家院所参与,服务达26.8万名3岁以下幼儿,涵盖率约65%。三大联盟强调,这些成果证明政策方向正确,而民间、政府与学界今年7月共同提出的改革蓝图,就是最适合立即推行的进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外送暗藏危机? 343家餐厅遭稽查!红茶2件不合格遭开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