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癌症基金会在卫教资讯指出,胃癌是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其中又以「胃腺癌」最常见,占所有病例的九成以上。根据卫福部资料,胃癌在台湾十大癌症中排名第5,好发年龄落在50至70岁之间。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常等到出现胃痛、体重减轻或黑便等明显不适时,才惊觉病情已进入中晚期。
台湾癌症基金会表示,胃癌的主要危险因子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老化、抽烟、喝酒、不健康饮食与家族遗传。其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让罹癌风险明显上升;而长期吃高盐、烟熏、腌渍食物或加工肉品者,胃癌机率也比一般人高。反之,多吃新鲜蔬果可减少胃癌发生。男性发病率更是女性的两倍,50岁后风险急速上升。
由于胃癌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常被误认为只是消化不良、胃炎或胃溃疡。典型早期症状包括上腹闷痛、反胃、胃口变差、打嗝频繁等,若进一步恶化,可能出现黑便、贫血或呕血。肿瘤若转移到肝脏或淋巴结,还可能造成黄疸、腹水或身体摸到肿块。医师提醒,只要有长期胃部不适、食欲下降或体重异常减轻,都应尽快就医检查。
目前诊断胃癌最常用的方式是「胃镜切片检查」,医师可直接观察胃部黏膜状况并取样化验。若发现可疑病灶,还会搭配腹部超音波、电脑断层等影像检查,评估肿瘤大小与是否转移。虽然也有胶囊胃镜等无痛检查技术,但仍无法取样确认病理变化,主要用于初步筛检。
治疗方面,早期胃癌以手术切除为主,依情况可进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五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若肿瘤已转移或无法手术,则以化学治疗与放射线辅助控制病情。医师强调,现代医疗技术进步,只要及早发现、积极治疗,仍能维持良好生活品质。

高铁推动宁静车厢 安抚幼儿「乖乖」伺候